污泥浓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污泥浓缩 污泥中的水分可分为四种: 颗粒间空隙水; 污泥颗粒间的毛细管水; 吸附水 颗粒内部水 浓缩概述 分类: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污泥的浓缩方法及效果比较 几种浓缩方法在国内占的比例 污泥重力浓缩法 分类: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式重力浓缩池、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多采用辐流式,间歇式重力浓缩池多采用竖流式。 重力浓缩构筑物称重力浓缩池,其主要设计参数是固体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kg/m2·h);设计时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如无试验资料,可参考下表生产运行资料。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工作原理 污泥出中心管1连续进泥,上清液由溢流堰2出水.浓缩污泥用刮泥机4缓缓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并从排泥管3排除,刮泥机4上装有垂直搅拌栅5随着刮泥机转动,周边线速度为1m/min左右,每条栅条后面,可形成微小涡流,有助于颗粒之间的絮凝,可使浓缩效果提高20%以上:浓缩池底坡采用1/100—1/12,一般用1/20。 设计说明 连续流污泥重力浓缩池,可采用竖流式或辐流式,但设计固体负荷均不宜超过50kg/(m2.d)(以好氧活性污泥为主),或100 kg/(m2.d)(初沉污泥),浓缩时间分别不少于24小时和12小时。为避免水流影响,出水应为周边式。竖流浓缩池多为重力排泥,大型辐流式浓缩池多采用带搅拌栅的刮泥机(线速度不宜大于2m/min)排泥。连续流浓缩池应设浮渣刮排装置。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在浓缩池不同深度上设置上清液排除管,运行时应先排除浓缩池中的上清液,腾出池容,再投入待浓缩的污泥。浓缩时间一般采用8—12h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浓缩时间一般为24小时,池深5—6m。浓缩池容积一般应包括每次进泥体积与每次排尽泥体积。浓缩池应考虑不同深度排水 污泥的气浮浓缩 定义:在加压情况下,将空气溶解在澄清水中,在浓缩池中降至常压后,释放出的大量微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的周围,使污泥颗粒比重减小而被强制上浮,达到浓缩的目的。 气浮法较适用于污泥颗粒比重接近于1的活性污泥.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9.5%降至94%一96%。 气浮浓缩池的基本形式有圆形和矩形两种 气浮浓缩池的设计 溶气比的确定:气浮时有效空气重量与污泥中固体物重量之比称为溶气比或气固比 气浮浓缩池表面水力负荷:水力负荷的单位是m3/(m2·h),当活性污泥含水率不小于95%时,为1.0一3.6,一般采用1.8。 气浮浓缩他表面团体负荷:当活性污泥含水率不小于95%时,为1.8—5.0 kg/(m2.h). 回流比R的确定:当溶气比A0/S值确定以后.根据式(8—3)可算出只值。 气浮浓缩他的表面积: q——气浮浓缩池的表面水力负荷 例题 某城市污水厂处理厂.有剩余活性污泥Qo=800m3/d,初始浓度c0=4000mg/l,水温以20℃计,采用气浮浓缩,浓缩污泥浓度要求4%以上 气浮浓缩他的池深: 气浮浓缩池的面积确定以后,深度决定于气浮停留时间 (6)溶气罐 溶气罐的停留时间为1—3min,取3min,因回流量为5.4x Q0=180m3/h.溶气罐的容积为 气浮浓缩池具有负荷能力大、效果优、占地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好氧活性污泥的浓缩。 在工业废水中使用较多,一般为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对于SVI为80~120的剩余活性污泥,起伏浓缩池固体表面负荷为30~60kg/(m2.d),水力负荷为20~50m3/(m2.d),气固比一般为0.03~0.05,气浮浓缩池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0小时,浓缩后污泥含固率可达4%~5%。 但气浮浓缩系统组成较复杂,运行于维护管理难度大 离心浓缩 优点:占地面积小,造价低 缺点:运行费用与机械维修费用高 分类:按转动装置分转盘式、篮式、转鼓式;按转速分:高速、中速、低速 离心浓缩机性能见下表: 离心筛网浓缩器 工作特点: 低水头(3米左右) 低速旋转(60-350r/min) 网孔165目-400目 微孔滤机浓缩 浓缩前混凝预处理 浓缩从98%降至95% 滤网采用金丝网、涤纶织物、聚酯纤维品等 隔膜浓缩法 超滤浓缩 反渗透浓缩 螺压浓缩机 螺压浓缩机 造粒流化床浓缩 原理:强化污泥絮凝和固液高效分离技术,使污泥形成近似球型的污泥颗粒(结团体),在流化床反应器中通过提高污泥结团体的密度,提高污泥浓缩效率,降低污泥含水率。 三.ROS2型螺压浓缩机技术参数表 9000 200/125 0.04 0-9.9 0.37 0-7.5 380 4.4 60-100 ROS2.4 4700 100/125 0.04 0-23.5 0.55 0-9.7 380 2.2 35-50 ROS2.3 3400 100/125 0.04 0-23.5 0.55 0-9.1 380 1.1 18-30 RO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