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温香二中控辍保学工作汇报.doc

发布:2015-10-22约5.9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温香二中控辍保学工作汇报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 “普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始终是困扰义务教育实施的突出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每一个适龄青年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义务教育段学龄人口“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此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我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核定各班人数,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分析流失原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现将我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我校位于海城市的南西北端,经济比较落后。近几年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本学年度我校在校生于2011年9月份入学时的定员人数 人,降为 人,共辍学 人。短短两三年时间,有那么多学生放弃学业,选择流入社会,这成为我校校长以及全体老师最忧心的事情,所以我校下定决心,下大力度要搞好控辍保学工作,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位学生都领略到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四方面,现将其原因概述如下: (一)社会原因 1、国家政策影响、社会风气浸染。 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后,“读书无用论”强劲反弹。社会现实证明,连本科生、大专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就更不要说中师、中专毕业生了。这无疑给正在送子女读书的家长们劈头盖脸一盆冷水,让他们感觉到送孩子读书前途渺茫,从而丧失信心。社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农村孩子片面认为走关系无门,就只有将其拒之门外;而不去正确的分析当今社会只要真才实学、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又何愁社会无容身之处呢?于是就选择放弃、盲目退出读书舞台。 2、“读书不如打工”思潮的影响。 最近我校对前两年学校流失外出学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走出了学校后,办个假文凭,闯到城市,混入工厂、企业月薪就达1500元左右。30%左右的学生因家庭父母在经营暖棚,孩子辍学回家继承父业,开始务农。少数人通过扣暖棚,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70%的孩子辍学选择进入城市打工,维持基本生活没问题。近年来,农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加入到了打工队伍。 (二)、家庭方面的: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者。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流失有60%的是因家庭因素造成的。 (1)、 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金钱利益,不考虑孩子文化素质。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大器,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及早步入社会自谋生计。同时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褒贬走极端化,“成龙上天,成蛇入草”的思想,让学生我行我素,随意放弃学业。在这种观点的家庭里,家庭经济出现困难,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极有可能辍学回家。 (2)、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但目前涉及面不广,经费不足。农村经济大部分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绝大部分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为此,孩子被认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强迫孩子退学,帮助家庭劳动或经商或外出打工挣钱。 (3)、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子女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对孩子学习,生活状况不闻不问,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思想教育,谈什么学习,而学校则成了真正的“托儿所”, 隔代教育和缺乏家庭温暖致使学生心理发生改变,自卑、偏执、暴躁情绪时常产生,受不了挫折,稍不顺其心,便撒手离开了学校。 (4)、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侵蚀,农村男孩顶天立地,女孩菜园针线的观念始终没有转变。造成农村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2,98%的辍学子女家庭均是多子女家庭,在这种条件下,就只有弃女保男的想法自然形成了。 (5)、家长过份溺爱,甚至护短,不能从思想上正确教育孩子,生怕孩子在校吃亏,受苦,默许或支持孩子辍学回家。大多数学生辍学后,老师上门做工作,家长总是说:“读不读随他自己,我们不管。”有个学生辍学回家,老师上门做工作,家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