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绩效管理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自1993年底实施以来,在扶贫支教、保护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大型赛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校有着近2000万的青年,志愿者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他们在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服务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为视角,研究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体系,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开发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人力资源,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一、目前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措施
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在志愿者服务实践过程中都在努力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总体来讲,目前高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结构。高校志愿者组织一般是在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近年来,高校团委加强了对志愿者组织的领导,派专人负责志愿者的日常工作,逐步完善志愿者组织结构,从政策、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拓展服务领域。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扶贫支教、校园文化建设、大型赛会等领域,志愿者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始在抗击 自然 灾害,宣传大政方针等领域开展志愿者服务。
3.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为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志愿者组织也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和内涵、基本要求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主要是因为这些措施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采取协会制,在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团委需要管理高校许多社团,需要负责科技创新等活动,这就导致团委在志愿者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方面会存在不足。同时,由于时间、经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完善组织结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2.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换届和表彰奖励时缺乏客观公正的参考指标,导致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出现,影响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不仅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更需要结合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不同于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志愿者组织的绩效管理。它是指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和普通志愿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对于社会、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绩效管理能有效开发高校青年志愿者人力资源,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发展。其次,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高校思想 政治 工作的重要渠道,其特有的 教育 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越来越凸显。第三,施行绩效管理是促进志愿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扩大组织的影响、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施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志愿者相互配合,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等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绩效计划制定
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1.努力让志愿者理解并接受绩效管理。调查中发现87%的志愿者并不赞同绩效管理,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和过程。因此,各级管理者要向普通志愿者广泛讲解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等基本内容,使志愿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2.根据服务内容分配工作,督促志愿者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目标和怎样完成工作任务等内容。每个志愿者的工作任务不尽相同,这决定了他们的绩效计划各有不同。
3.审核志愿者制定的绩效计划并与其达成共识。各级管理者应尽量(但不是一成不变)地运用SMART原则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所谓SMART原则就是有效制定绩效计划的五个标准。即计划必须具体、明确;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可执行的;必须是可实现的;必须要有时间限制。各级管理者审核完志愿者个人绩效计划后,应与其沟通并达成共识。
(二)绩效辅导沟通
绩效辅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