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金融改革总结
篇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与解读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与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对农村金融 体制进行了三轮重大的改革,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三个显著阶 段:1979-1993 年;1994-1996 年;1997-2007 年。本文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分 析,以厘清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
关键词:农村金融 改革 商业化 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为农民、 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及 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三个显著阶段,基于对这 三个阶段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恢复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1979-1993 年) 在 1979 年之前,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安排是动员农村储蓄,支持城镇 工业化发展,没有建立起单独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服务的真正的农 村金融组织。1979 年之后,我国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农村金融安排,主要是恢复 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一)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1979 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 其农业贷款对象从以集体为主变为以农户为主, 并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农村商品经济,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接着,农村合作信 用社也从政社合一的体制下解放出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 经营上的灵活性。1984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 制的报告》 ,提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农业银行领 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而不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农村信 用社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发展迅速,对农民个人贷款用途发生了改变,贷款数额 也成倍增加。根据 1996 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从该年起农 村信用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 中国农业银行不再对农村信用社实行领导 管理,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村信用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 融机构, 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 机构。随后,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国家林业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 司、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逐步成立。这样,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基本上建立起来,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若以 1980 年为基期,1980-1993 年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信社存款增加了 18.7 倍,年平均增幅达 25.7%;贷款增 加了 15.6 倍,年平均增幅 24.1%。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加了 12.3 倍,年平均增幅 22.1%(周立,2006) 。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在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下, 非正规金融组织 对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 个私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国家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 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民间金融演化过程和初期的表现形式主 要有:农村合作基金会、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各种合会、私人钱庄,其中 农村合作基金会自 1984 年在少数地区试办以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国 发展也较快。从性质上来讲,它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机构,而是一个社区性金融 系统的补充,对于协调农村闲散资金,缓解农村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由于中国农业银行身兼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任务, 这就不利于其商业化发 展和经营管理的改善。农信社在农业银行直接管理下,也没有独立
篇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伴随着 农村金融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改革建议;展望 1 引言 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 繁荣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自 1994 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虽然形成了金融 体系,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的金融格局并不完善。
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构 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却存在着诸多 问题。
2 1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特点,农民信贷需求得 不到满足,农村大量资金外流等问题不断出现,使得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现行农村 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市场相对滞后,欠发达 地区的情况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