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下).doc

发布:2018-08-19约1.11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PAGE PAGE 1 善治环境、促进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下) 主讲人:张世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四、中国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在讨论问题之前还是要讨论一下,中国的环境形式和基本的挑战。如何从一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环境和发展的问题。通常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经受过这样的一个教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人口众多肯定是事实,但是地大物博,如果拿人均基数上来讲,中国其实是一个应该拥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国家。中国未来面对的这种挑战,或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第一个人口众多、第二个资源有限、第三个是低效率使用、第四个是有限的资源、在国家范围,在整个、领土面积上一个不均衡分配。 我国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是目前占全球的20%,整个土地面积占全球的7%。通常的说法是,中国人用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一方面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但另外一个方面也突显出中国资源短缺的现象。土地资源上,我国的人均耕地是全球人均耕地的40%左右,水资源就更少,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球人均占有量的25%,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石油资源占全球人均占有量的8%左右,天然气资源是全球人均占有量的4%,这就是我国在人均基础上,从人均的角度来讲,中国的这个资源非常有限的这样一个现象。 通常都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国是一个资源不富裕的国家,但同时也不是一个资源的有效利用者,怎么讲呢?我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勇院士在2009年的一个报告当中,他说中国部分主要行业的平均能耗,高于全球这个最发达国家的30%左右。看到两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是人均拥有量如此之少,另外,如此不节约使用有限资源,导致主要工业产品和行业的平均能耗如此居高不下。 当然这里面要插一句就是少,其实过去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在节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的情况下,但在能源消耗方面,还是居高不下。举一个例子,80年代的时候,生产1万元的GDP耗费的标准煤是能源把他折换成标准煤是多少呢?是15吨。到了2010年左右的时候,生产1万元的GDP,消耗多少吨标准煤呢?是1吨标准煤,所以过去在节能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效的情况下,能源效率还拥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是全球最多的。比如在199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全球最多。2001年,中国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世界第一,化学需氧量是我们评估像水污染当中的污染物的一个指标。 到2008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是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是世界第一。201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开始变为世界第一了。 一个方面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辉煌成绩的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的排放,在全球范围里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量,并且占有很险要的位置。所以中国面临的环境的这种基本的态势,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有PM2.5这样的问题,而包括水、土、气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概括起来就是说快速经济增长,导致中国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的增加。生态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工业污染依然不断的提升,生活污染也在不断的上升,污染存在着从城市向乡村的蔓延的问题、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等等,是足够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 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在获得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进步的同时,环境代价到底是多少。虽然对具体的数值,大家还有很多学术上的、方法上的一些争论和讨论。但是大家比较公认的是过去30年里,因环境污染给中国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损失,至少占当年的GDP的3%到8%左右,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环境和发展态势,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是过去常规的一次污染物的排放确实有所下降,但是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第二,环境风险不断加大的;第三,与环境相干的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里大家除了在各地的报纸上看到因为社厂因为污染事故,带来的群体性的这个事件不断增加之外。引用一个官方的数字,有环保部做过一些统计,过去的几年里面,与环境相关的群体性事件是每年以29%的速度在增长。看到的这样一些问题表明什么呢?中国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而且更重要的他还不仅仅是该不该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谁该为环境保护买单,以及谁以什么方式利用环境资源所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如果未来的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体现为利益冲突问题的时候,利益冲突就需要寻找到利益的这种调整的机制。 五、中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演变 所以这是关于中国的这种环境问题的一个判断,希望大家能够在中国的环境和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