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及年轻恒牙解剖结构与组织结构特点第4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二) 物理特性及组织结构 X线检测发现,乳牙牙本质结晶大小为18—30nm,恒牙牙本 质为18—35nm。乳牙牙本质结晶既小于乳牙牙釉质结晶,又 小于恒牙牙本质结晶。 乳牙牙本质厚度大约为恒牙牙本质1/2,这便是乳牙龋病发展快 的原因之一。牙颈部的牙本质的厚度多数不及恒牙牙本质厚度的1/2。 乳前牙舌侧牙本质厚度大于唇侧,故舌侧的牙面达髓腔的距离大于唇侧。 * 乳牙牙本质的矿化程度不如恒牙好,硬度低于恒牙牙本质和乳牙牙釉质。 乳牙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旺盛,在前牙尤为明显。乳牙比恒牙易磨耗,磨耗未达牙本质者不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乳牙牙本质小管走形方向为直线型,与恒牙相比,乳牙牙本质小管在近釉牙本质界处显得粗,并分布粗细不同,而恒牙牙本质小管的分布粗细均匀。 乳牙牙本质也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 * 三、牙髓 乳牙的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根尖部胶原纤维较其他部位多,随年龄增长与乳牙吸收胶原纤维增多。恒牙则相对牙髓细胞较少,胶原纤维较多。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管细;恒牙牙髓中部血管粗,边缘部血管细。 * 3.乳牙牙髓的神经纤维呈未成熟状,分布比恒牙稀疏,边缘神经丛少,Raschkow(腊施柯夫)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从神经丛进入牙本质细胞层的神经细胞甚少,进入前期牙本质的神经纤维更少,达到钙化牙本质层的神经纤维尤不明显,这是乳牙感觉不敏感的原因之一。乳牙冠髓中部组成神经纤维束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鞘纤维,有髓鞘纤维少,且髓鞘也不如恒牙发达。 * 乳牙牙髓中的淋巴管的有无是有争议的,至今尚无有力证据证明其存 在。 为完成乳、恒牙的顺利替换,乳牙牙根存在生理性根吸收过程,在该过程中牙髓组织会发生改变。 * 乳牙与恒牙比较 一、釉质 1、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 乳牙化学反应性比恒牙活泼,易受脱钙剂作用而脱钙,易受氟化物作用而增强抗酸性 2、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乳牙釉质比恒牙薄,注意切削深度,乳牙易磨耗切削;乳牙釉柱少弯曲,排列整齐直线状,在尖角部向表面散形,颈部水平及根向排列,备洞时注意不要残留游离釉柱; 二、牙本质 1、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 反应性活跃,易脱钙及氟化 2、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乳牙牙本质厚度为恒牙的1/2,龋病进展快,牙髓易感染;修复性牙本质功能旺盛; 三、牙髓 1、牙髓组织 乳牙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且细 2、牙根 乳牙牙根有生理性吸收的特点 总结乳牙、恒牙组织结构比较 * 第三节 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 牙根吸收分类: 生理性吸收 病理性吸收:可分为牙体内吸收与牙体外吸收 乳牙根在替换期吸收属生理性吸收,呈间断性,有活动期和静止期; * 一、乳牙根稳定期: (一)稳定期 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个时期,是临床上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的最有利时期。 (二)破牙细胞 引起乳牙牙根吸收的细胞 * 乳牙牙根的稳定期 牙根形成(岁) 牙根开始吸收(岁) 脱落期(岁) 牙根稳定期(岁)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1.5 1.5~2 3.5 2.5 3 4 5 7 8 8 6~7 7~8 9~12 9~11 10~12 2~4(约2年) 2~5(约3年) 4~7(约3年) 3~8(约5年) 3~8(约5年) * 二、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的特点 目前,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的机制尚不清楚 乳牙吸收为间断性:有活动期和静止期之分,活动期组织 变化为乳牙牙根和局部骨质吸收,结缔组织溶解;静止期则 表现为结缔组织增殖,局部骨组织和牙骨质增殖。 若在静止期,局部牙槽骨与牙根间发生骨性粘连,可导致低位乳牙,将有碍于继承恒牙的萌出和发育。 * 第三章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 王 红 * 第一节 乳牙的解剖形态 第二节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三节 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 第四节 乳牙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年轻恒牙的特点 重点介绍乳牙、年轻恒牙解剖及组织学特点的临床意义、乳牙牙根的生理吸收。 * * 乳牙的萌出时间段:于婴儿6—7个月起陆续萌出,2—3岁时完全萌出。 乳牙的类型: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乳牙牙位标记三种。 * 一、牙体形态 (一)、乳牙解剖的共性特点 1、颜色 乳牙为乳白色,恒牙淡黄色。乳牙光泽较暗,恒牙光泽较亮。 2、数量 乳牙数量少,恒牙数量多。 乳牙20个。其中乳切牙8个,乳尖牙4个,乳磨牙8个。 恒牙32个。其中切牙8个,尖牙4个,前磨牙8,磨牙12个。 3、大小 乳牙都比同名恒牙小,但乳磨牙比继承恒牙大。 * 4、形态 ①乳牙形态基本与同名恒牙相似,但又有自身特点。尤其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变异较大。 ②乳牙牙颈部狭窄,颈嵴明显,颈缘曲度小。 ③牙根形态 乳前牙1个牙根,上颌乳磨牙3根,下颌乳磨牙2根。 ④乳牙根与冠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