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 - 沉积学报.PDF

发布:2017-07-31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 第 期 沉 积 学 报 19 4 VoI . 19 No .4 年 月 2001 12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ec .2001 文章编号: ( ) 1000-0550 2001 04-0481-07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 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黄思静 石 和 张 萌 沈立成 刘 洁 武文慧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所 成都 610059 ) 摘 要 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全球海平面变化是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上扬子地区石炭 —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早石炭 1 世是一个海水逐渐加深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锶同位素最小值所显示的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342 Ma,位于杜内阶 和韦宪阶的界线上;)晚石炭世是一个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期;)整个二叠纪都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时期,晚二叠世的海 2 3 平面上升不仅幅度大,而且海水在短时间内迅速加深;)晚二叠世具有古生代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最小值,显示晚 4 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最大海泛面的年龄为 ,正好在二叠 三叠纪界线附近;)二叠 三叠纪之交的全球生 250 Ma / 5 / 物绝灭事件可能与二叠世末的全球淹没事件有关。 关键词 石炭—二叠纪 锶同位素地层曲线 全球海平面变化 第一作者简介 黄思静 男 1949 年出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沉积学 中图分类号 P512 .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 实验样品及测试结果 研究剖面位于上扬子地区的四川和贵州两省,包 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 括四川广元的三叠系底部、贵州罗甸二叠系和贵州惠 其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受两个来源的锶的控制:)由大 1 水的石炭系剖面等(图1)。 陆古老的硅铝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通过河流向海水提 所有样品都在阴极发光下进行了检测,少数发光 87 86 供的相对富放射性成因的锶,具较高的 Sr/ Sr 比值, 强度大的样品的同位素资料没有采用,以尽可能地保 〔〕 全球平均值为 1 ;)由洋中脊热液系统向海水 0 .711 9 2 证测试结果代表了原始海水而不是成岩作用的结果。 87 86 提供的相对贫放射性成因的锶,具较低的 Sr/ Sr 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