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 04 03 02 Step 01 Step 02 Step 04 Step 03 1.掌握生产、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 3.学习和扮演社会角色 4.确定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 2.认同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规范 (一)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5.培养完善的个性 主要是学习语言,生活知识和培养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情感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标准等。 1.童年期的社会化内容 青春期的大量社会化内容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青春期的社会化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即青春期社会化是在为各种成人生活角色做准备的过程。 2.青春期的社会化内容 成人期社会化主要是个体之前预期社会化的继续,是个体之前预期社会化成果在成人社会生活中的展现和运用 3.成人期的社会化内容 主要内容是个人必须学会调整自己,以求得与社会声望的降低、身体机能的下降、面临死亡,以及一个人的生活失败相适应 4.老年期的社会化内容 (二)个体社会化的阶段内容 三 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一)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教育大于个体社会化 2 教育小于个体社会化(狭义上的教育) 3 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最广义的意义上的理解) 1 迪尔凯姆:“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他认为无论是教育还是个体社会化,其目的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并将特点的社会文化内化于个人,因此,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1.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职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维系现存的社会秩序。 理想的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认同现有社会文化和社会秩序,而且还要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教育大于个体社会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除学校教育以外,还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等许多因素,学校教育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3.教育小于个体社会化 * * * * * * * * * * * * * * * * 个体社会化 cqu yqq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四、小结与问题 目录 一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个体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逐步接受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社会化的概念 1.社会化的概念:从个体社会角度来说,社会化是个体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并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 2.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化是通过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从而使某一社会及其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 3.从社会与个体结合的角度来说,社会化就是将个体的自然人教化成为特定社会的一分子的过程。 在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社会化是使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其次,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最后,社会化是贯穿个体一生的持续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2.社会化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2.社会化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2.社会化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所谓“镜中我”,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或她)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是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或她)是什么样子的反映。简单地说,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 3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2)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 米德也对他的“自我”概念做出社会的界定,即他是从社会整体、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的。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社会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就是人有能力预料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并据此形成相应的行为。这种能力是通过“角色借用”获得的,米德将客我在客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模仿,二嬉戏,三群体游戏。 3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3)佛洛依德的自我无意识理论 其主要看法是: 人类的行为动机中有许多是无意识的,他认为,个性 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受快乐 原则支配;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或 记忆的部分,它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它是个体在 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 的价值观念形成,它受道德原则支配。 3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二是自主独立对羞怯多疑 (1.5-3岁) 五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12-18岁) 七是代际关怀对自我沉浸 (25-65) 三是主动对愧疚 (3-6岁) 六是亲密对孤独 (18-25) 八是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 (65以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