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docx
PAGE
1-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医疗行业特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及其他从事医疗相关服务的机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行为,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医疗信息安全。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医疗信息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医疗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信息访问控制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安全。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医疗机构应按照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涉及的患者信息敏感程度,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实施差异化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达到第二级安全保护要求。在实际案例中,某大型医院因未实施有效的访问控制,导致患者隐私信息泄露,造成了严重的名誉损失和法律责任。
(2)医疗机构应制定数据加密和脱敏制度,对存储和传输的敏感医疗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泄露。根据《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推荐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据统计,我国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约80%的数据涉及患者隐私,若不采取加密措施,患者隐私泄露风险极高。例如,某省立医院通过实施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有效降低了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
(3)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制度,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根据《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制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报告、调查、处理、恢复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在实际案例中,某地级医院在发生一起恶意攻击事件后,由于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导致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演练,提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与监督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与监督
(1)医疗机构应设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小组,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协调工作。应急小组应包括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医务、行政等部门的人员,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在发现信息安全事件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例如,某市一家医院在2019年发现一起内部人员泄露患者信息事件,由于应急小组及时介入,事件在48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调查机制,对事件原因、影响范围、责任归属等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网络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某省卫生行政部门在2020年对全省医疗机构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发现约30%的事件源于内部管理不善。
(3)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安全监督工作,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监督部门应定期发布信息安全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效果。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信息安全检查。在实际案例中,某县医院因未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检查,导致患者电子病历泄露,被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处以罚款并要求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