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特征值.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 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评价及岩土工程参数见表 4.1 。
表 4.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岩土工程参数表
承载力 变形 重 度 黏聚力 内摩擦 渗透系
地层编号及名称 特征值 模量 y C 角 Φ 数验值 K 备注
f ak(kPa) E0 (MPa) (kN/m 3) (kPa) ( 。) (m/d)
①杂填土 —— —— —— —— —— —— 带 * 数据为变形模量
②粉质粘土 130 4.97 18.0 28.0 18.0 0.1 0
E (MPa) , 渗透系数
③中砂 220 15.0* 18.6 —— 30.6 20 建议施工降水时以
④ -1 圆砾 260 18.5* —— —— 34.0 70 抽水试验结果为准,
④圆砾 400 32.2* —— —— 37.0 50 并应进行施工降水
⑤全风化花岗片麻岩 400 —— —— —— —— —— 设计。
⑥强风化花岗片麻岩 500 —— —— —— —— ——
⑦中风化花岗片麻岩 2000 —— —— —— —— ——
4.2 基础方案建议
根据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建筑物特点,基础形式建
议筏板基础,基础直接持力层可采用 ③层中砂及 ④层圆砾,优先选择
④层圆砾作为基础直接持力层。
当拟建建筑物基础同时位于不同基础持力层时,应将变形条件调
整为一致。
由于局部存在稍密的④ -1 层圆砾, 如果使用④ -1 层圆砾作为基础
持力层时承载力不够则建议对其层进行清除。
如天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建议采用桩筏基础,其桩基可
采用钻孔压灌桩,桩端持力层可选用⑤层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或⑥层强
风化花岗片麻岩。可根据单桩承载力大小来调整桩长。桩端进入持力
层深度应大于 2 倍桩径。桩基正式施工前应对桩基进行单桩静载荷试
验以便检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基设计参数见表 4.2.
10
表 3.2 砂土液化判定成果表
标贯起始深度 标贯实测深度 临界标贯击数
孔号 判别结果
(m) (m) (m)
②层中砂
39 1.40 6 4.1 不液化
47 1.00 6 3.6 不液化
50 1.70 5 4.4 不液化
53 1.80 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