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2251-2021CN 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技术规范.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29.240
CCS K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251—2021
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 家 能 源 局 发 布
I
DL/T 2251—2021
目 次
前言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与缩略语 2
5 总 则 2
6 次同步振荡监测系统的要求 2
6.1 次同步振荡监测子站的要求 2
6.2 次同步振荡监测主站的要求 3
7 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的要求 4
7.1 次同步振荡控制子站的要求 4
7.2 次同步振荡控制主站的要求 5
8 次同步振荡管理平台的要求 6
8.1 技术要求 6
8.2 功能要求 6
8.3 性能要求 6
附录A(资料性)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与系统部署指导原则 7
附录B(资料性)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典型组网架构 9
附录C(资料性)连续录波文件扩展规约 10
Ⅱ
DL/T 2251—2021
前 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 15) 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南方 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渝、常喜强、王超、牛拴保、贺静波、孙谊嫡、张锋、万雄、王衡、 于钊、刘洪涛、梅勇、毕天姝、王新宝、汪海蛟、常富杰、乔元、何国庆、刘子俊、白杨、刘灏、 郭小龙、亢朋朋、印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 100761)
1
DL/T 2251—2021
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功能要求及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建设、制造等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4598.2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 (COMTRADE) 通
用格式
GB/T 26865.2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 第2部分:数据传输协议
DL/T 890.301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 (EMS-API) 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 (CIM) 基础
3 术语和定义
3.1
次同步振荡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介于低频振荡频率与基波频率之间的功率振荡,频率范围一般为5Hz~45 Hz。 3.2
次同步振荡监测子站 slave monitoring station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实现次同步振荡监测、判别、告警及数据存储的功能,通常部署在单个新能源场站、新能源汇集 站、常规电厂、开关站、变电站或换流站。
3.3
次同步振荡监测主站 master monitoring station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实现次同步振荡监测子站数据的接收、存储、分析及转发的功能,通常部署在枢纽变电站。
3.4
次同步振荡控制子站 slave control station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实现次同步振荡判别、告警及控制的功能;同时,可接收并执行次同步振荡控制主站的控制命 令,通常部署在单个新能源场站、新能源汇集站、开关站或变电站。
3.5
次同步振荡控制主站 master control station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实现次同步振荡判别、告警及控制的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