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方剂加减变化汇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咽汤_杂病源流犀烛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清咽汤_杂病源流犀烛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
1. 原方 3
1.1. 组成: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生
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3
1.2. 功效:疹后热毒在胃,攻冲喉哑疼痛,日夜饮水不止。 3
1.3.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3
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
2. 相似度57%:枳壳汤 3
2.1. 组成:枳壳、射干、升麻、生地、黄芩、前胡、金银花、连翘、大黄
(炒)、甘草节、犀角汁(临服加之)。 3
2.2. 原方对照: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
生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3
2.3. 加:枳壳、前胡、犀角汁 3
2.4. 减:元参、山栀、石膏、归尾、麦冬、薄荷 3
2.5. 功效:熛疽。因肺经受热,疽发于两手五指头上者。 4
2.6.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4
3. 相似度57%:三黄丸 4
3.1. 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
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
两,大黄5两,黄连2两。 4
3.2. 原方对照: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
生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4
3.3. 加:黄连、黄连、黄连、黄连 4
3.4. 减: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石膏、归尾、麦冬、生地、薄荷、
金银花、甘草节 4
3.5. 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男妇三焦积
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
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
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4
3.6. 来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 4
4. 相似度57%:加减升葛汤 4
4.1. 组成:升麻4分,葛根1钱,大贝母3钱,元参3钱,连翘2钱,天花粉
1钱5分,金银花5钱,甘草1钱,黄芩1钱,归尾3钱,石膏3钱,薄荷1
钱,芦根5钱。 4
4.2. 原方对照: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
生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4
4.3. 加:葛根、大贝母、天花粉、甘草、芦根 5
4.4. 减:射干、山栀、麦冬、生地、大黄、甘草节 5
1
4.5. 功效:疮毒见阳明风热证候者。 5
4.6. 来源:《治疔汇要》卷下。 5
2
1. 原方
1.1.组成: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生地、
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1.2.功效:疹后热毒在胃,攻冲喉哑疼痛,日夜饮水不止。
1.3.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 相似度57%:枳壳汤
2.1.组成:枳壳、射干、升麻、生地、黄芩、前胡、金银花、连翘、大黄
(炒)、甘草节、犀角汁(临服加之)。
2.2.原方对照: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生
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2.3.加:枳壳、前胡、犀角汁
2.4.减:元参、山栀、石膏、归尾、麦冬、薄荷
3
2.5.功效:熛疽。因肺经受热,疽发于两手五指头上者。
2.6.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3. 相似度57%:三黄丸
3.1.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
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
两,大黄5两,黄连2两。
3.2.原方对照: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黄芩、石膏、归尾、麦冬、生
地、薄荷、大黄、金银花、甘草节。
3.3.加:黄连、黄连、黄连、黄连
3.4.减:升麻、元参、射干、连翘、山栀、石膏、归尾、麦冬、生地、薄荷、金
银花、甘草节
3.5.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