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概况.doc

发布:2017-08-30约5.4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的西部,全州海拔高度由745m至4247m,高差达3502m。年平均气温12.3℃至19℃,年有效积温3500℃至6800℃,年日照数1860至27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70mm至11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6%,无霜期202至305天。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气温变幅小,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具备农业创高产的气候条件。 全州土地总面积为29459平方公里,折合4418.85万亩,其中:山区面积占93%,坝区面积占7%。辖1市11个县,125个乡(镇),1099个村民委员会。州内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通车,飞机通航,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货物进出口的枢纽。至2002年年末全州总人口333.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04万人,占87.9%。耕地面积290.34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187.5%,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097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422111万元,占总产值的50.2%,种植业是全州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一、种植业资源 (一)土地资源 据土地详查资料反映,全州土地面积4418.85万亩,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面积486.42万亩(水田189.68万亩,旱地296.74万亩)占11.4%,林地占62.6%,水域占2.4%,其它用地占23.6%。 根据2002年统计年报,全州耕地面积290.34万亩,其中水田137.69万亩,旱地152.65万亩(其中水浇地80.93万亩)。累计建成年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206.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28%,已建成吨粮田地39.00万亩,梯台地67.62万亩。 土壤类型多样,有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壤、红壤、紫色土、燥红土、水稻土、黄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潮土、沼泽土等13个土类,下属23个亚类,76个土属,237个土种。水稻土、紫色土、红壤是我州耕地的主要土类。 (二)气候资源 大理州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适中,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立体气候明显。全州年平均日照时数22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40千卡/平方厘米,高于全省平均数。年平均气温15℃,东部、南部、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4.7—19.0℃,>10℃的活动积温4400—6800℃,北部和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2.8—13.9℃,>10℃的活动积温在4000℃以下。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湿季,年平均降雨量550—1100毫米,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坝区少。立体气候突出,垂直分带,各具开发优势,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农业开发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各种特色作物生产及开发。 (三)水资源 大理州境内河流、水库、湖泊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径流量达109.30亿立方米,地下水蓄量32.30亿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库428座,总库容量达6.78亿立方米。“八五”以来连续10多年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在山区建成小水池、窖30多万个,可蓄水1000多万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州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引洱入宾”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投入运行,部份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和挖潜配套。坝区初步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山区形成了窖、池、塘、坝、沟五小并举的旱地水浇格局,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192.44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15.38万亩。 (四)交通、电力、通讯 大理是云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大理机场已开通大理至昆明、大理至天津、大理至广州、大理至西双版纳等航线,广大铁路以及高等级公路楚大路、大保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为大理州的客、货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滇藏路、大丽路及正在建设中的祥临路从境内横穿而过。州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州到县公路实现了油路化,大部份县乡公路实现了弹石化。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我州经济持续快续发展。   我州境内分布有十五条河流,分属于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怒江四大水系,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澜沧江,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蓄量较大。已建成的西洱河、漫湾、下山口等电站年发电量达到20.9亿千瓦时,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小湾电站。全州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用电网改造,既保证了农业用电的稳定,也降低了农用电价格,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大理州已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 近年来,我州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到2002年,本地网程控交换设备容量达到5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