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形态检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医精诚 自强不息 红细胞形态检查 显微镜分析法 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 检测的复核方法 血液分析仪法 计算机图像分析 检测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仪 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质量保证 涂片不当 玻片不符合要求 抗凝剂EDTA浓度过高,或长时间放置血液 染色不当 涂片干燥过慢或固定液中混有少许水分 涂片末端附近,可见与长轴方向一致的假椭圆形红细胞 人为因素造成红细胞形态异常 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检测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显微镜法 主要用于红细胞形态的识别,特别是异常形态的鉴别,也是仪器法检测的复查方法 计算机图像分析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建立红细胞形态变化分布统计模型,可实现红细胞形态的自动统计分类。能快速自动以正常红细胞形态为参比、按红细胞形态特征作出类型和比例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法 能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并对异常结果予以报警提示,但不能直接提供红细胞形态改变的确切信息,需要用显微镜法复查 正常人、再障、急性失 血早期、部分白血病 细胞大小均一,平均直径约 7.2μm(6.7~7.7μm) 双凹圆盘形 瑞氏染色后为淡粉红色,Hb 充盈良好,呈正常色素性, 向心性淡染(1/3) 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一)正常红细胞形态 1.红细胞大小异常 2.红细胞形态异常 3.红细胞染色异常 4.红细胞结构异常 5.红细胞排列异常 (二)异常红细胞形态 直径<6μm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直径>10μm 直径>15μm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 利用障碍 巨幼细胞性贫血 (2)大红细胞 (3)巨红细胞 RBC大小不均可通过RBC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出来 RBC之间直径相差1倍以上 骨髓造血功能紊乱、造血调 控功能减弱 严重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细 胞性贫血) (4)红细胞大小不均 直径<6μm,厚度常>2μm 无中心淡染区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 两端钝圆,长轴增大, 椭圆形、杆形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 多症(>25%),各种溶血 性贫血 (2)椭圆形红细胞 中央深染,外围苍白,边 缘又深染呈靶状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肝病 (3)靶形红细胞 镰刀状或线条状,HbS溶 解度低,形成长形/尖形 结晶体,使胞膜变形 镰状细胞性贫血 (4)镰形红细胞 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形 似张开的鱼口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10%),酒精中毒等 (5)口形红细胞 (6)裂片红细胞 红细胞破坏后的碎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缘不 规则。 健康人血涂片中<2%。 微血管病性溶贫如DIC时增多。 梨形、泪滴形、新月 形、三角形等 最常见于巨贫,其次 为骨髓粗制滥造;也 可因推片时细胞破裂 所致。 (7)红细胞形态不整 细胞表面针状或指状突 起,尾端略圆,间距长 宽不等 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严重肝细胞疾病 脾切除后 (8)棘红细胞 锯齿形红细胞 棘红细胞 泪滴样或梨状 骨髓纤维化 溶血性贫血 (9)泪滴形红细胞 类型 形态改变 可能机制 临床意义 (1)正色素性 Normochromic 正常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部分白血病 (2)低色素性 Hypochromia 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 Hb含量明显减少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3)高色素性 Hyperchromia 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RBC着色较深 Hb含量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 (4)嗜多色性 polychromasia RBC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略大,相当于活体染色的Ret ①胞质内少量RNA与Hb并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②人为染色不当 各种增生性贫血 涂片过厚或陈旧、染液过浓 3.染色异常 4.结构异常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胞质内含1~2μm的暗 紫红色圆形小体,常与 卡波环同时存在。 巨幼细胞贫血易见,脾 切除,红白血病和某些 贫血患者,溶血性贫血。 胞质中紫红色细线圈状 结构,呈环形或8字形。 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 的残余物;或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白血病、巨贫和脾切除后等。 (2)卡波环(Cabot ring) 胞质内灰蓝色点状颗 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