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知觉(生理心理学实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理心理学实验
情绪知觉实验
一:问题
1. 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
2.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
3.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即是否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的错误率或反应时?
注:以下全部双侧情绪不一致指掩蔽图片与判断图片在双侧,且其情绪状态不一致,双侧一致是指掩蔽图片与判断图片在双侧,且其情绪状态一致,单测指只有需要判断的马赛克图片
二、假设和预期
H0: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H1: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H0: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H1: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H0: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H1: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
预期:
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不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人对人脸的积极情绪知觉有优势,即人对人脸的积极情绪知觉的正确率更高或反应时更短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阈上条件能增加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优势,即在此时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正确率更高或反应时更短
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影响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错误率或反应时),且人对人脸的情绪知觉优势双侧情绪一致条件〉单侧条件〉双侧情绪不一致条件
四:实验方法
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总共40位心理系大二学生(其中女生29位,男生11位),由于实验数据缺失或者超过3个标准差剔除4人,分别是黄斌,杨李玄等
2、变量(包括操作性定义等)
自变量: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目标刺激呈现状态(阈上,阈下),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
因变量:人对人脸情绪知觉的错误率以及反应时
控制变量:休息时间、身体状态,实验环境(温度湿度亮度空气流通度)
3、实验设计
多因素混合设计
4、实验流程
(1)实验材料:
已编写好的任务程序、电脑 ,实验流程说明
(2)实验方法:
1:被试清楚实验流程
2:被试上机测试
3:主试收集并统计数据
4:纂写实验报告
1:数据处理
由于黄斌,潘蓝翔,杨李玄,朱斯威等4个人多个数据超过全部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将其数据删除
由于刘赞赞对积极情绪反应,掩蔽与判断图片双侧不一致条件下数据超过全班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只将此栏数据删除
由于杨林竺对消极情绪反应,只有马赛克图片(单侧)条件下数据超过全班被试3个标准差之外,故只将此栏数据删除
2:全班数据描述分析
表1: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的错误率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项目
分组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单侧 一致 不一致 单侧 一致 不一致 阈上(平均值±标准差) 0.06±
0.04 0.06±
0.04
0.10±0.06 0.08±0.06 0.07±
0.04
0.08±0.06 阈下(平均值±标准差) 0.07±0.03 0.06±0.04 0.07±
0.05 0.07±0.03 0.06±0.04 0.06±0.05 总(平均值±标准差) 0.06±0.04 0.06±0.04 0.08±0.05 0.08±0.04 0.06±0.05 0.07±0.05 表2 :全班被试在不同目标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和不同目标刺激呈现方式(单侧,双侧情绪一致,双侧情绪不一致)的反应时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单位:毫秒 )
项目
分组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单侧 一致 不一致 单侧 一致 不一致 阈上(平均值±标准差) 195.28
±
35.18 212.02
±
40.14 235.87
±
37.54 218.59
±
43.08 223.00
±
41.43 235.37
±
45.00 阈下(平均值±标准差) 194.52
±
39.25 200.62
±
39.50 206.16
±
37.43 223.02
±
50.01 219.74
±
45.4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