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质的表现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混凝土材质的表现力
姓名: 学号: 单位 班级:
摘要:混凝土作为三大经典建筑材料之一,随着现代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针对此从材质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混凝土材质方面的表现力以及与其他材质相比的特殊性,以期在建筑上有更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材质、表现力、可塑性、轻盈与厚重
正文:混凝土是由胶结物、颗粒状集料以及必需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组分合理组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混凝土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建筑行业中的三大经典建材之一。随着现代建筑理论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它在建筑中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
根据混凝土流动——凝固——硬化的特性,混凝土饰面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纹理和质感,产生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作为一种结构体,将力度注入其中,使混凝土显得粗犷有力显示出类似石材的厚重质感。拆模之后的混凝土墙面可以细琢其表面,或以斩家石饰面,或喷射混凝土,这样看来好似日晒雨淋,铿锵豪放且富有文化底蕴,特别是在阳光的作用下,表现出层次丰富的光影变化,充分展现了混凝土的“万用之石”的美誉。混凝土的可塑性很强,表面光洁度的追求既是对混凝土表面的平滑度和耐久性的技术上的挑战,也是对混凝土表现力极限的一种挑战,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轻盈,细腻的形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此种现象常被人们认为已经达到“纤弱柔丝”的艺术效果与柯布西耶、布鲁尔、鲁道夫作品中对混凝土苏醒的粗犷表达不同,同时这也主要得益于材料制造和浇筑时极度的精确性和一丝不苟的细部处理。对于柯布西耶而言,拉、土雷特修道院有着重要的意义。修道院基本体型是方形,但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方盒子。它在规整的总体结构中灵活的安排布局,又通过局部的脱离和架空,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形象。它比柯布西耶之前的建筑更加显得粗野,整个建筑位于一大片风景优美的斜坡草地上,粗犷的混凝土建筑插入草坡而不是雄踞山顶,留有模板痕迹的清水混凝土好像尚未完工,好像是自然的痕迹,与周围幽静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建筑仿佛就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而依附在大地上。修道院厚重的外墙,粗糙的质感充分体现了混凝土材质的表现力,加强了建筑的雕塑感并形成很强的防卫感。这正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混凝土厚重朴实材料特性的结果,这也与修道士们的简朴清贫,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相呼应。
同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拓印功能,利用磁特性,使用天然木板作模板可将木纹原封不动的印下来,有一种取之于自然又融于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质感效果。
参考文献:【1】陈宏达 《建筑空间艺术与混凝土的材质表现力》【J】《室内设计》2001年01期 【2】乔景顺、郭燕沫 《混凝土的表现力》【J】《山西建筑》2006年第22期177—178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