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二、简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以及学术观点?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
(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十九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科学为哲学提供资料和依据;
3、《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相同点:(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
(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
(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物质不灭论)
不同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