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MP QA-2013-01 分析仪器校准与维护标准管理程序.doc

发布:2017-12-19约2.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质 量 标 准 管 理 程 序 题 目: 分析仪器校准与维护标准管理程序 颁发部门:质量监督部 共 4 页 第1 页 制 定 人: 审 阅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号:SMP QA-2013-01 复 印 号: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监督部、生产技术部、保障部 1.目 的:明确分析仪器校准与维护的实施规定和相关要求,以规范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工作,确保分析仪器适用于预期用途。 2.范 围:适用于本公司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3.责任者:QC化验员、中心化验室主任、保障部维修负责人。 4.程 序: 4.1 定义 4.1.1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4.1.2 预防性维护 按照既定的程序,定期对实验仪器的部件进行检查、清洗、修整、更换,确保仪器运行的可靠性,消除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系统性误差,降低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可能。 4.1.3 非计划性维护(维修) 是指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校准不合格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使仪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4.2 职责 4.2.1 中心化验室主任负责组织按计划安排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确保校准与维护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2.2 仪器使用者应按照仪器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仪器分析,在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当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仪器负责人。 4.3 校准的分类 4.3.1 内部校准 是指由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的校准活动,由经过培训的实验室校准人员按照校准标准操作程序执行,并填写相关校准记录。适用于非国家强制校准的仪器。 4.3.2 外部校准 是由具有校准资质的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外部校准要提供有校准结果和有可追溯性的证书。适用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 4.4 中心化验室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分析仪器校准和维护计划,包括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需外部校准的仪器校准计划上交保障部。 4.5 校准周期,校准项目和可接受标准的制定 4.5.1 国家强制检定的设备、仪器、仪表,除由计量局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外,在检定周期内还需由公司内部进行校准,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 4.5.2 非国家强制校准的仪器的校准项目和周期,可结合以下因素来制定: A.仪器的类别; B.可适用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C.制造商的推荐; D.相类似的仪器的历史信息和经验。 4.5.3每一个校准项目,必须有对应的接受标准。接受标准应根据计量法规、使用需求、药典或供应商的推荐而定,但必须以满足实验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依据。 4.6 校准结果的评估和放行 4.6.1 校准结果应经过中心化验室主任审核、评估,只有校准结果满足接受标准的仪器才能放行使用。 4.6.2 当校准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或校准结果不合格时,仪器应有明显的禁止使用标识。 4.6.3 当定期校准结果超出接受标准,或超出校准周期的仪器被使用时,应及时通知质量监督部根据偏差处理程序进行偏差调查,并对使用该仪器所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应评估。 4.7 仪器的校准标识 每台仪器应有明显的校准状态标识,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4.7.1 当仪器校准合格,则发放校准合格标签(绿色),内容包括仪器名称、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期至、签发人。 4.7.2 当仪器校准不合格,校准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或仪器需要维修不能使用时,应有明显的禁止使用标识(红色),内容包括仪器编号、日期和签发人签字。 4.8 仪器的维护 4.8.1 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后,应对相关部件进行校准或其他性能测试。 4.8.2 当仪器经历重大维修后,应根据对仪器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需要进行校准或再验证的项目。 4.9 校准与维护的文件管理 4.9.1 仪器校准与维护标准操作程序 应建立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校准与维护标准操作程序,详细规定校准与维护的项目、方法,校准可接受标准,校准所用标准仪器或标准品,校准与维护周期等。 4.9.2 仪器使用、校准、维护日志 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应建立使用日志,仪器使用、校准和维护行为应记录日志中。仪器使用日志内容包括: A.仪器名称、编号; B. 使用/校准/维护日期; C.工作描述:实验产品,分析项目,校准和维护活动仅填写校准和维护记录编号即可。 D.仪器状态; E.使用/校准/维护人签名。 4.9.3校准与维护记录 4.9.3.1内部校准记录内容包括: A.仪器名称、编号、校准日期; B.校准记录编号; C.校准方法或校准操作程序编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