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广元市区域工程地质初步研究.pdf

发布:2018-01-31约3.3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Nb.4 2002年12月第22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V01.22Dec.,2002 四川广元市区域工程地质初步研究 邹光富 夏彤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华北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根据l: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戈11分,论述了各类岩土体工程地 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测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四个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了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 了防治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地质类型;工程地质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02)04—0225一04 1区域工程地质概述 测区地处龙门山山脉北段。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属四川盆地北缘中山一中低山地区。测区出露地层为 中生界,其时代为三叠纪和侏罗纪。其中,下、中三叠统地层为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包括 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分布于图幅中部、南部大片地区。第四纪松散 堆积物主要沿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分布,主要有冲积、冲洪积、洪积、残坡积等成因类型,地貌特征明显。 在陆相碎屑岩建造分布的中低山区,断裂不发育,仅发育小型节理裂隙,褶皱舒缓,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主 要为小型崩塌、滑塌现象。在海相沉积的碳酸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分布的中山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部分 岩层发生褶皱,并有断层通过,加之山体较高,沟谷较深,崩塌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较为发育,工程地 质条件较为复杂。 本区为弱震区,主要受广元市西侧龙门山断裂带的川西北地震带发生的地震所波及,地震震级在5级以 下。 2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和岩组的划分 测区主要发育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其中,早、中三叠统海相沉积地层以碳酸盐岩与碎 屑岩相间产出为特征,主要分布予测区北东、北西部。中三叠统海陆交互相一陆相碎屑岩和侏罗系陆相碎屑 岩分布于测区中部、南部大片地区。第四纪松散层主要沿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分布。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性 质和特征,可以将测区岩土地质体划分为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和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2.1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2.1.1半坚硬岩类 部、遂宁组(Js竹)组成,广泛分布于测区中部和南部。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中~厚层 状和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泥岩湿抗压强度5~20脚a,磨擦系数约为0.5。砂岩质地坚硬。 总体上该岩组为坚固性略差一中等的工程地质体。其中泥岩类风化后易碎裂和泥化,在测区内面状风化剥 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突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有小型崩塌和滑坡。 2)以泥页岩为主的岩组:测区内主要由飞仙关组第二段和第四段、铜街子组组成,分布于测区北西和北 东角。岩性以紫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页岩为主夹青紫色、紫灰色薄层状泥灰岩、灰岩。泥页岩层理发 育,在其中有软弱泥化夹层存在,发育中小褶皱,构造变形强烈,并有断层通过。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 坚固性较差。地貌多为中坡。页岩湿抗压强度约13,4MPa;磨擦系数为0.45。区内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主要 有顺层剥离,小型崩塌和滑坡。泥岩段的水土流失比较强烈。 收稿日期:2002一07—25 作者简介:邹光富(1963一),男,四川都江堰市人,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生,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 225 万方数据 四川广元市区域工程地质初步研究 3)软弱含煤泥页岩组:在测区主要为须家河组第二段(Tzi2),分布于测区北部杨家岩一须家河一哈家 坪一带。厚35~104m。岩性为浅灰、灰黄色、深灰色薄层状泥岩、深灰一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夹浅灰一灰 色细砂岩、粉砂岩以及煤层或煤线,含煤线0~5层。岩组整体力学性能差,软弱结构面发育,抗剪性极差,易 形成顺层滑动变形,地表风化剥蚀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在地表可见顺层滑动和塌陷现象。如测区宝成 铁路和108国道经过地段都存在这种情况。 2.1.2半坚硬一坚硬岩类 石砂岩、紫红一紫色薄层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