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时特点合理安排课时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云南省教育科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把握课时特点 合理安排课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云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乐萌
2010年5月,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历届获云南省一等奖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展示,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范例。通过对两个课时的研究与实践,引发广大教师的思考,在思考与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减负提质。通过观课与思考,讨论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内容,必须把握以下的对策,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策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时学习目标
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科学习目标、年级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细目化,是一节课中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向。有了“课时学习标准”,教师就可以根据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语言文字训练。同时,围绕标准进行反馈矫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制定课时学习目标是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性:
1.科学性
小学语文课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和当前小学语文现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不同年段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拟定。语文课程标准是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是制定小学语文课时学习标准的依据,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
2.系统性
学科学习目标,年级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构成了小学语文学习标准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系统。课时学习目标也有自身的系统性,一篇课文一般都教2-3课时。课时与课时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是有联系的,相互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在课时划分上,要着眼于全文,着眼于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着眼于基本功训练的数量与质量,着眼于课堂教学的节奏与密度。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体现层次,循序渐进。
3.可操作性
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生认清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检测的依据;是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落实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时调控教学的依据;也是听课者对一节课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监测的依据。课时学习标准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标准的达成真正落到实处。
对策二:根据年段训练重点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时训练环节,建构科学合理的教程。
(一)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们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落实以下环节的教学。
一、检查预习环节不可少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生疏的课文,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但是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提高预习作业的难度和深度,或是指定需要查字典的词语,或是布置指定的思考题,或是请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进行了有目的的思考,带着思考来学习课文,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读课文环节不可少现在很多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读通课文的训练,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书读得结结巴巴,一点感情也没有。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可以一段一段地“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生字教学环节不可少。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要务,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当然在进行识字学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不必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呆板、重复;对词语教学,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年级段把握在“了解”层面,中年级段发展到“理解”程度,高年级段则要掌控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火候。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生字的书写指导环节更不可少。、理清文章脉络不可少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形成整体印象。、切入重点,设置悬念环节不可少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阅读朗读与默读的应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复述背诵等不同要求。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分析段落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