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1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来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有一天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太阴病没好,如果脾脏没有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因而造血的功能就不行了。心本身血就不足了,心血不足的时候,血脉很弱很细很微,所以少阴证出来第一个脉是很微很细的,吸收营养功能不够的时候,会表现在我们精神上面,精神的来源,精神很好,代表血气很旺,讲话细细的有气无力,精神不够,就是神不足,就是「但欲寐」,少阴病完全是又阴又寒,一旦吸收食物营养不够,生成血的能量不够了,所有内脏的功能都因之缓下来了,等于没有蠕动,整个不动停滞,如果说太阴病没好,进入少阴证,人就很虚弱。
二九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微脉是代表气很衰弱了,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但欲寐,是少阴的主证。例、脉微细,且下焦寒到小便无法自禁,没有办法控制一直往外流,因为都没有蠕动了,膀胱口都开着,人的水是经过肾阳气化出来的,所以尿有点黄,现在他小便是白的,所以要用大剂的附子下去,现在西医连尿失禁都治不好,因为不知寒热也。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的时候是自利不渴,太阴、少阴、厥阴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的程度有深浅,如果自利不渴,就知道病在太阴,寒湿在上焦,所以他不会渴,如果自利而渴者,是少阴,寒在下焦,下焦肾虚的时候,会一直在下利小便,虚,故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病人会想喝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颜色整个变成淡白色,就是标准的少阴证,为什么?因为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寒的观念就是根本没有温度了,根本不气化了,蠕动整个停摆,膀胱像一块死肉没有用,他的小便根本是漏出来的,中医有分寒热,西医就没有分寒热,西医只管发烧。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左右手的脉又紧又浮。照理说是表寒应该无汗,结果摸到有汗,就是亡阳、中医的亡阳观念,人身上的阳和阴是交接的,当阴寒很盛的时候,阳就离开了,阳就慢慢的浮出来,就是我们的体力精神慢慢的离开身体,很快走人了。这时候阳浮上来,可以摸到脉很浮,但是重按到里的时候就没有脉了,伤寒表证的浮脉,轻轻的就摸到脉,重按的时候脉跳的更强,摸到脉很浮很紧。重按就没了,这脉没有力,就知道里面完全虚掉了,病人应该没有汗,结果汗流很多,这就是亡阳,所以病人在大虚大弱的时候,脉会变的很芤很大,因为要血,又没有血,就会撑大,此际病人反而一直流汗,流汗不止,这就是脉证不合,脉证不合就很危险,所以如果看病人很虚弱,摸他的脉也很虚弱,就没有关系,来得及。如果刚好相反的,人很虚弱,脉却很大,就是亡阳了。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这种状况,阳热就是讲发炎的病毒,热是很轻的,热往上走,走到喉咙,喉咙就发炎,喉咙会痛,这喉咙痛和太阳证的喉咙痛又不一样,这喉咙痛是因为身体虚掉了,里面的滤过性病毒没有地方待了,往上跑了,发炎的现象往上跑了,而复吐、利,阴病一定会有下利的,为什么会吐?少阴证是从脾,从太阴傅进来的,始受在太阴,本来就是津液堵在中焦,日久没有好才会进入少阴,造成上下不通利。
二九八、「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证的时候病在少阴,病在很里面,阴很盛,这时候如果病人呈现的咳而下利,谵语者,为什么谵语?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这条辨最主要讲少阴病,虽然里面阴寒很盛但不可以发汗,只有在太阳表证的时候,才用汗法,少阴证的人不可能强发汗,强发汗的结果,不但没有把少阴病治好,反面会让表更虚,阳会更虚,因为发汗的药全部是阳药,一发汗阳气就散掉了,阴证的时候已经是阴比较盛,阳比较少了,还在去阳,阴会更盛阳会更少,这时候被火气劫,小便会更少,如果强发汗,津液会枯竭掉,这是很危险的动作,所以少阴病绝对不可以发汗。
少阴证的时候小便难,下焦虚寒,肾的阳火没有办法把膀胱的水蒸化出来的时候,病人小便不通利,这时候开真武汤,这是中医的辨症论治,西医来看是摄护腺肥大时,都可以看到真武汤证。
二九九、「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这条就讲少阴病不可汗法。
三○○、「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濇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一发汗就会亡阳,阳已虚,尺脉弱濇者,阳已虚的时候,摸尺脉下焦的脉又弱又濇,濇就是血不够了,濇脉的脉形是扁扁的,复不可下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