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魏徵.doc
在今天,依然很遗憾,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级领导人的各项指示和教导,却难以看到一篇劝谏或批评上司的文章。如果“上司”都是正派优良的分子,无事可谏无过可批,那也罢了, 但偏偏许多“上司”,正是表面道貌岸然而暗地里男盗女娼之辈,如成克杰,如胡长青,如慕绥新等。这些人的变质,决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若干年,他们的下属难道会不知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干预、不揭发、不挽救,因为他们很明白,批评上司,等于自己打破自己的饭碗,自己砸烂自己的乌纱。只要不同流合污,等到上司东窗事发下台时,自己或许还有机遇呢。于是,在今天,无论在机关,在企业,在农村,在学校,既看不到“民主生活会”这一形式,也消失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8-03-22 约字 2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朱自清《背影》.docx
有感于朱自清《背影》
闲坐无事,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影子,忽然就想起来先生的《》。那是一篇描写父亲的的散文,文中的浓浓亲情,让少时的我着实感动了一把。父亲那胖胖的身躯,爬过那一人高的火车道,只为给他远去的孩子买吃的,拳拳的父爱藏在哪并不高大的背影之中。
我的记忆中很少留下过谁的背影,无论是亲人与朋友。我自认自己不是一个长情的人,心中也不把别人放在心中。记忆中最先转身的常常是我自己,因而我或是常把把背影留给了别人。
在书中,看到过许多背影,多是告别,远去的人和长长的无尽头的路,带去的.不知是什么?可留下的常常是伫立在那儿不动的人。有怅惘,有留恋,更多的是难过与伤悲吧。不愿看到亲人与朋友那依依不舍的
2025-03-21 约小于1千字 1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 “六一”很累.doc
有感于 “六一”很累
2008年5月《幼教园地》期刊,放假前我精读了几篇优秀文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引起我心灵共鸣的是卷首篇“‘六一’很累”。
今天,我又一次找出这篇文章,怀着一种心有灵犀、彼代我言的心情,一字一句地细细品嚼着文中的真实;感受着作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心灵互动的隐痛。
真的,‘六一’是孩子们的苦日。“快乐的六一”这天自不必说,回想一下,从四月中旬便开始排练节目。因为孩子们年龄小,要早选材,早排练,每天都不敢放松,即使平日演练的很娴熟的节目,那还唯恐孩子们上了舞台,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差错”。凡是节目指导老师,谁没这样的感受呢?
是的,‘六一’是老师们的难
2016-12-22 约字 4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妈妈 别哭》.doc
有感于《妈妈 别哭》
康成幼儿园 上官小超
4月11日周日,天有些阴,怀揣一份伤感,一份沉重,来到剧院,观看汶川灾后第一部情感电影《妈妈 别哭》。
影院中人还真不少。大多都是学生,不少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也来观看这部影片。10点钟,电影准时开演。
影片中小主人公琳琳曾是一位任性的女孩,但她有个小秘密:把自己15年的压岁钱全部捐给了雪灾地区,这些她一直瞒着父母。2008年5月12日,灾难来临,她全然不顾,去拯救落后的同学,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时机。当她深陷灾难,小主人公的母亲一直哭泣,呼唤,也许只有哭泣,才能表达对女儿生命的期盼。当余震一次次来临,女儿那一声声“妈妈,你走!妈妈,你
2016-12-23 约1.86万字 42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学生的退缩.doc
有感于学生的退缩
刚读完《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故事我就被其中的智者所折服。把梳子卖给和尚,在平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你是否相信有一个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在第一次就做出了1000把的骄人业绩,而且获得了下一笔的业务。
读完故事,我便想试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个星期五布置周记时将故事的开头讲给学生听,让他们试着去续写。当然考虑到题目的难度,我也允许学生写一周内所发生的事。星期一,批阅学生的周记时不禁大失所望,竟然一个学生都没有选择这一题目。唉,想想也正常。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在作业时碰到稍有难度的题目时就会置之不理?保守一点的话大概也会有那么十来个吧!现在遇上这样一个大难题,而
2016-12-22 约1.86万字 4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有效提问.doc
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反思
开阳一中语文组:黎素萍
我校开展了“有效教学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影响的研究”课题活动,我们语文教研组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本人也进行一些探索,下面就请围绕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谈谈看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的好即教的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因此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提问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教师能够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从而能有效控制教学。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
2017-01-06 约4.12千字 8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课后研讨.doc
有感于课后研讨“是否偏离了重点”
【背景】
去年下半年,为了着力培养青年教师,我们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跟踪培养成长规划。教学顾问与教师们定期听一些骨干教师的课,并与他们面对面地诊断分析,在交流中互相提升。其中,在评析刘建红老师《11~20的认识》一课时,大家意见不一。
【课堂回放】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掌握把10个实物圈起来或者捆起来,便能快速数出十几的实物个数,理解了十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方法后。再让学生拿小棒,要求:让别人一下子看出是12根小棒。这个时候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先捆出一个十,再数出两根。她先让学生学会写12,然后相机引出“十位、个位”。
1.引出十位
(1)12左边的“1”指多少根小棒?
生
2017-04-27 约2.28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结婚七年.docx
-
-可编辑修改 -
有感于结婚七年
七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但七年的婚姻
在人的一生中,却不能说它是短暂的。七年中我们搀扶着不断成
长,也曾伤心过、吵闹过、愤怒过,细细想来也曾欢乐过、开心
过、感动过。也许以下总结得不够深刻,但想与你分享。
一、学会“谦” 。走进婚姻的殿堂,就如芝麻的生活一样,琐
碎的事情不断,这就考验我们双方忍耐力的时刻,忍一忍一切就
会平平静静, 可是如果都发脾气的话, 那就如洪水来临一样凶猛。
所以过日子,要学会谦让,而这个谦让不是说说而已,是用实际
行动来证实。在婚姻中谦让不是性格软弱的表现,这是爱对方最
真诚的表现,七年中你不断的谦让于我,接下来的
2021-12-07 约1.17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红楼梦》.docx
有感于《红楼梦》
一个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
2025-03-29 约3.11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docx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
《之江新语》是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之江新语”作为《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图书《之江新语》,篇幅不长意味深长。书中习近平引用古人的话来告诫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
浏览该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长,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能在寥寥几百字中蕴含丰富哲理
2019-03-01 约2.31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之江新语读后感.doc
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一书主要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一些短篇议论性的文章。最近,我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的拜读了此书,收获颇丰,感想良多。
感想之一:《之江新语》文风朴实、通俗易懂、老妪能解,通篇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让人费解句子,但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高瞻远瞩。苏轼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也,其文如其为人。”文如其人、文章的品质也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质,《之江新语》所反映的正是一位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感想之二:《之江新语》里的文章,大多寥寥数语短小精悍,不拐弯抹角、不浅尝辄止,但却波澜壮阔、直抒胸臆、挥洒自如。读罢之余,一种“大鹏一
2017-06-08 约1.03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徐志摩的诗歌==.docx
有感于徐志摩的诗歌
有感于徐志摩的诗歌
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因为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诗歌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抒唱爱与美。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清新优美,一方面是因为他留学在外,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信仰,另一方面是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的影响。徐志摩将自己的才华与“诗歌三美”深深的结合在一起,使其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以下几个角度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美。
徐志摩自然美意象美民族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新文学,
无疑是从反传统起步的,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叛逆者无可回
2024-08-05 约2.61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新教材.doc
有感于新教材
顺德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罗辉英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有了很大的转变,而且教师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的浓厚、课堂教学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励,都是新课程的改革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所获得的硕果。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提升,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下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谈本人的认识。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
2018-02-24 约小于1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千名‘状元’无顶尖人才”.doc
有感于“千名状元无顶尖人才”
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 “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这无疑给热衷状元的国人们浇了一盆凉水。这些状元们怎么了?这些金榜提名的状元之才,理所应当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才是。即使以概率论来推算,这些状元中有一部分不成功者或可原谅,而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形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追根溯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状元是怎么诞生的。高考录取时唯分是举,只认分不认人的政策,使得每年高考分数公布之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丝毫不逊色于科举状元揭榜。目前高校录取时按一、二、三、四批次,
2018-09-11 约3.22千字 6页 立即下载
-
有感于一次《寻找春天》活动.doc
有感于一次《寻找春天》活动
认识春天,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生动直观的事物、景象最容易引起幼儿的观察和认知。但近来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完全被“危险”“意外”和“受伤”所淹没,好在我们有一个比较宽阔的校园,景色也不错,因此我们星星班决定在校园进行一次《寻找春天》活动。这不,孩子们象一群一群放飞的小白鸽,快活地“飞”出教室,来到大树下、花草旁、,与大自然尽情地拥抱、交流。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一路上,他们三三两两的结着伴儿,用探询的眼睛四处寻找着春天的脚步。不愧是大班的孩子了,不再只关注那些较明显的花儿,反而比较关注那些绿绿的植物,观察着春天带来的
2016-12-24 约1.88万字 43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