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doc

发布:2017-04-28约3.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三?? 甜甜的梦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靴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学习内容简析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长度单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2、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完成阶段 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基础 ???????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一下)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 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图,甜甜小朋友睡觉前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梦中又遇见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又遇见了神奇的金箍棒,在和孙悟空的交流中比起了两人本领的高低。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图中金箍棒和热气球的高度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预示着1千米和1000米的对等关系,2千米的高度有2个1000米高,这预示着单位间的互化。 2、例题解读。本单元2个信息窗,编排了6道例题,其学习内容分别是: 信息窗1 红点1: 毫米的认识及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红点2: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红点3及绿点: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信息窗2 红点:千米的认识及千米与米的关系 绿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教与学的建议。 信息窗1: (1)对于情景图的学习。 由每个人的梦境谈话导入。做梦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常常会做梦,由你平??做梦会梦到什么切入,再到图中的甜甜,看他梦到了什么,从而进入情景图的学习。 仔细读图看懂图意。本图巧妙的利用了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的功能,在分米、毫米之间变换,最终落脚到1毫米有多长上。 (2)红点1(毫米的认识及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的学习。 猜想1毫米的长度。1毫米有多长呢?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为便于猜想可做一下提示,即5毫米的金箍棒可以放在耳眼里,那1毫米有多长呢? 借助直尺认识1毫米。在猜想的基础上,利用直尺学习毫米。教师可明确告知学生: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字母mm表示。然后找毫米,如找1毫米,3毫米,5毫米等等,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列举生活实例感受毫米。如硬币的厚度,硬纸板的厚度,用手势比划,在纸上画,测量物体长度等等。通过列举实例,再次加深认识感受毫米。 发现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观察直尺先找到1厘米,再找到1毫米,看1厘米中有多少1毫米,从而发现:1厘米=10毫米 (3)红点2(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学习。 从厘米切入,借助直尺学习分米。1分米有多长,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在直尺上找分米,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然后观察这10厘米的长度,有了这一感性认识后,教师再明确告知学生:直尺上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然后可以找分米,如找2分米,3分米,5分米等等。 列举生活实例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比较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大小,体会单位间的进率。当分米学完后,较小的长度单位以学习完毕,可以进行个简单的小结,如已学的这几个长度单位的大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是10等。 (4)红点3(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的学习 单位之间的换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5厘米是多少毫米:引导学生想1厘米是几毫米,5厘米就是5个10毫米,就是50毫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想的过程,通过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们要结合课后相关练习让学生理解高单位化成低单位的方法。也就是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添上0. (5)绿点的学习 教学可参照红点3的进行。 我们要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低单位化成高单位的方法。也就是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去掉0. 信息窗2: (1)红点的学习。 教学可参照信息窗1红点2的进行。 长度单位的学习可并入本例题中。因为红点3学完之后,作为常用长度单位的学习已经全部完成,可以作一总结,况且揭示了长度单位这一名词后,下面的绿点就是研究长度单位间的转化问题。 (2)绿点的学习。 先让学生自己去推想。2千米是多少米?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在交流中学会换算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推想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