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市党联办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6-12-11约1.08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市党联办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调查报告   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市,更是劳动力输出大市,每年有150 多万人在外务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一大批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我市,他们大多看中的就是我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比如杉杉集团、安踏集团、联滔电子等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这些企业落户我市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难现象。   面对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市企业会出现为什么招工难和用工难现象呢?本人利用春节假期外出务工人员返家过节的这段时间,通过面对面交谈或电话交流等形式,走访了谯城区立德镇、城父镇,涡阳县标里镇的5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对他们的务工区域、从事行业、收入情况、技术专长、就业观念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春节后我市举行的招聘会得机会,对应聘人员、招聘企业、组织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希望能寻找出一条合理引导我市务工人员科学就业的新路子,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盲目性,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从而解决我市新引进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从而有力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   一、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1、务工人员构成   这次调查的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在2050岁之间,男性占70%,女性30%。其中以2040岁的男性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高中以上学历(含高中)约占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熟练技术工只占15%左右。   2、务工区域   在接受调查的5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中,65%的人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务工,而且长三角已成为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首选,占到40%左右,尤其是苏州、常州、无锡等地。长三角和珠三角外,京津地区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达到了15%左右。在本地就业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   3、从事行业   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务工人员中,多以一线工人为主,主要从事纺织、鞋帽、皮具、车床、电焊等岗位,对专业技术有一定要求,工作相对稳定。在京津地区务工人员,从事服务业和建筑业的比例较大,如搬家、建筑、蔬菜水果销售、快餐等行业。在本地就业的以建筑、运输、餐饮、中药加工、经营等岗位。   4、收入情况   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一线工人月收入右,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少数有专业技术,在关键岗位工作的务工人员收入之间。如谯城区立德镇的马立祥和王艳夫妇,在江苏常州一造船厂从事电焊工作,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夫妻俩一年收入近10万元。也有极少数在外地创业人员收入较高,如成立搬家公司、蔬菜配送公司、快递公司的创业人员,以及建筑包工头收入也相对较高。   5、就业观念   在就业观念方面,调查结果表明,65%的外出务工人员希望回原地打工,原因是:   (1)工资待遇与本地相比还是要高一些;   (2)从事该岗位时间较长,业务技能已经相对熟练;   (3)所从事工作本地没有相关的厂家和岗位,如车床、模具等岗位;   (4)所在企业以待遇和感情留人,派车接送,在感情上难以割舍;   (5)已在外地创业(如搬家公司等)。   有15%的外出务工人员准备离开原岗位,另寻出路。原因有:   (1)对现工作的待遇和环境不满意;   (2)希望换个岗位,闯一闯,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   (3)希望乘着年轻学一项技术,然后回家创业。   有20%的外出务工人员准备在本地就业   (1)亳州的经济发展较快,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仅2月11日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170多家企业就为我市提供了就业岗位12000多个。   (2)亳州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提高,一线工人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大多在1500元以上,有的超过了2000元。   (3)家庭负担较重,便于就近照顾家人。特别是女人生过孩子以后或父母身体不好等原因,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就近就业。 2月11日,人力资源市场就异常火爆,有4000多人参加了招聘活动,其中不少就是外出务工人员。   二、影响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因素和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我市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转化为生产力,解决我市新引进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综合各方面的原因,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务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调查中发现我市外出务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