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改进方案.doc
环境监测与改进方案
TOC\o1-2\h\u20913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 3
216321.1环境监测的定义与意义 3
239471.1.1环境监测的定义 3
54261.1.2环境监测的意义 3
82781.1.3国外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4
105781.1.4我国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4
33531.1.5环境监测的现状 4
111991.1.6环境监测面临的挑战 4
24393第二章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5
35641.1.7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5
325581.1.8环境监测技术分类 5
269031.1.9现场监测方法 5
48041.1.10实验室监测方法 6
159251.1.11大气污染监测 6
262161.1.12水污染监测 6
170021.1.13土壤污染监测 6
297021.1.14生态环境监测 6
1020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6
175771.1.15数据收集与存储 6
215401.1.16数据质量控制 7
19481.1.17数据共享与发布 7
10701.1.18数据分析方法 8
213691.1.19数据分析应用 8
145301.1.20大气污染监测 9
268471.1.21水质污染监测 9
277251.1.22土壤污染监测 9
193651.1.23噪声污染监测 9
16868第四章环境质量评价 9
283501.1.24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其含量和种类,从而评估环境质量。 9
51491.1.25生物监测方法:利用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反应,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生物监测方法包括生物指数法、生物累积法等。 9
205241.1.26物理监测方法:通过对环境中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监测,评估环境质量。 10
183401.1.27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环境质量进行远程监测和评估。 10
35171.1.28模型预测方法:建立环境质量模型,根据污染物排放和传输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 10
265291.1.29国家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和环境容量,制定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10
921.1.30地方标准:地方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10
5511.1.31行业标准:各行业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特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10
69741.1.32国际标准: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10
11589第五章环境监测改进策略 11
300091.1.33科学性原则 11
85611.1.34系统性原则 11
220151.1.35动态性原则 11
318371.1.36实用性原则 11
118061.1.37加强监测设备更新换代 11
60141.1.38推广先进监测技术 11
225011.1.39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11
306701.1.40加强监测方法标准化 12
124551.1.41完善环境监测法规体系 12
185741.1.42加强监测机构建设 12
217521.1.43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12
84591.1.44加强监测能力评估和培训 12
245251.1.45推动监测工作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12
5568第六章空气质量监测与改进 12
193741.1.46概述 12
223401.1.47监测方法 12
200511.1.48源头减排 13
301781.1.49过程控制 13
26681.1.50末端治理 13
222341.1.51案例一:某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改进 13
41941.1.52案例二: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与改进 14
4232第七章水质监测与改进 14
118501.1.53水质监测指标 14
197331.1.54水质监测方法 14
205921.1.55物理方法 15
39311.1.56化学方法 15
325351.1.57生物方法 15
215291.1.58综合方法 15
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