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doc

发布:2016-11-23约5.7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重庆区位条件简介 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 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三次产业分类 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将增加。而重庆市的劳动力转移情况也大致符合这个规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情况不明显,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重庆的劳动力结构还处于第一阶段,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大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 根据库兹涅茨法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下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但不明显,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重庆的发展基本符合这个法则,农业实现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劳动力比重有不明显的上升,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功能分类 有学者根据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产值规模,产值年增长率, 税收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就业规模,劳动者报酬,.投资规模,投资年增长率等10个指标对重庆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该学者选择了重庆具备相当规模的18个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就以上提到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下产业为重庆的主导产业: ①制造业 制造业因子总得分排名第一。这里主要包括汽车、摩托车产业。重庆汽车工 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令人注目。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体现了重庆作为老工业 基地拥有的雄厚工业基础。此外,制造业还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 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重庆是我国 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工业基础,重化工业有相对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道路,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 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②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的因子总得分仅次于制造业,表明重庆市的房地产业在产业规模和 产业关联的作用上都已领先于大多数产业,充分发挥了当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