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道 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量的增长与道路的改造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即使道路不改造,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量仍会继续增涨,对道路两侧敏感点噪声影响也会相应增加,但这是一个缓
慢的过程,且随着流量的增大,车速也随之降低,当交通量接近道路的通行能力
时,降低的速度增大,道路噪声将维持在一个峰值范围,并不会无限增长。由于
噪声预测模式是在统计情况下建立的,实际应用时与交通量预测、车速分布、车
型比例等均有很大关联,但营运期的各车型实际车流量、车速与预测值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原则上对于受本项目建设的影响,预测营运中期噪声
影响较大(预测值较现状值增加>3dB(A))的各敏感点采取工程降噪措施,而对
营运中期超标≤3dB(A)的敏感点近期暂不考虑采取工程措施,对其进一步核实做
好跟踪监测,若敏感点受项目建设影响营运期噪声监测值明显增加(预测值较现
状值增加>3dB(A)),则需及时增补和完善防治噪声污染措施。
10.2.1.3本项目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道路交通噪声防治的措施分析,类比省内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防治的措
施的实际经验,针对本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本项目噪声防治的措施如下:
1)道路两侧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和布局
a本项目沿线经过的地区,现状多为居住小区,在本项目建设后,未来沿线
需开发的地段,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离道路红线的规划控制距离不应小于 10
米,并设绿化隔离带。
b在今后规划建设中,道路沿线两侧第一排建筑物的功能不宜作为对声环境
敏感的学校、医院和幼儿园等功能使用,这些对声环境敏感的项目不宜设在离道
路红线30米以内的区域范围,道路两侧宜布置一些对声环境不太敏感的商业性建
筑、多层停车场等,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且可减弱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且邻路首排建筑必须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
对于本项目周边未来规划敏感点(环评在本建设项目之后),应采取必要的
隔声措施,确保敏感点声环境达标。环保资金由敏感点所属建设单位落实。
c邻近道路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宜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以减少
交通噪声干扰。
d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的朝向宜平行于道路,这样可减弱交通噪声对其背
后建筑物的影响。
28
国道 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绿化降噪措施
道路两侧的绿地应以乔、灌、草相结合,由于道路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汽车
尾气污染,道路绿地系统应尽量选择抗污染性能好的植物。本项目的绿化树种拟
采用花都区道路的常用植物,包括山指甲、桉树、夹竹桃、细叶榕、秋风、紫荆
花等树种。常用的绿化林带树种列举如下:
(1)乔木植物
大叶榕(Aleurites moluccan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木棉
(Bombax malabaricum)、蒲桃(Syzygium jambos)、紫薇(Lagostroemia indica)、
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芒果(Mangifera indica)、夹竹桃(Nerium indicum)、
环榕(Ficus annulata)。
(2)灌木植物
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es)、
海桐花( Pittosporum tobir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米仔兰(Agoaia
odorata)、洒金榕(Codiaeum variegatum)。
(3)草本植物
台湾草( Zoysia tenuifolia)、水鬼蕉(Hymerocallis americana)、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大叶油草(地毯草)
(Axonopus compressus)。
针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大气污染,可以栽种一些具有抗污能力的防护植物,如
对 SO2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银杏(Ginkgo biloba)、夹
竹桃(Nerium indicum)等,对 NO2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石榴(Punica granatum)、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等,能吸
收 CO的米仔兰(Agoaia odorata)、紫丁香(Syringa oblata)等,以及一些有较
强滞尘能力的植物,如叶表粗糙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