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体生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2116号).docx

发布:2021-01-05约2.7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体生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内环境稳态是指()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反馈信息加强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多数情况下,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称为() 兴奋性 适应性 反馈 协调性 兴奋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安静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c.在不同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中的关键离子是() Caz+ Na+ K+D. Cl- E. HC03 - 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 极化 去极化 反极化 超极化 复极化 下列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数值约为200m0sm 与0.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c.与9 %NaCl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胶体渗透压大于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容量中有重要作用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红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嘈酸性粒细胞 内、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前者只需要血浆因子,后者还需要组织因子 前者只需要体内因子,后者还需要外加因子 前者参与的因子少,后者参与的因子多 当胃大部切除或患胃萎缩性胃炎时,机体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以发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友病 小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某女,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血常规检查显著增多的是() 红细胞 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心房压 大动脉血压 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老年人动脉管壁组织硬变可引起()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加大 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心充盈期缩短 快速射血期缩短 减慢射血期缩短 等容收缩期缩短 等容舒张期缩短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复极4期不稳定 能自动除极 自律性高 兴奋性高 。期除极速度快 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其它因素不变时,心率减慢,脉压变小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因素是() 心血管系统中有充足的血液充盈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心脏射血 血管阻力 心脏的收缩能力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长期活动加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中有重要意义。其中最 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是()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索I 血管紧张素II 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 收缩压的高低 心收缩期的长短 心脏收缩力的大小 心舒期的长短和苻张压的高低 心缩期的长短和收缩压的高低 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回心血量不足,中心静脉压升高 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升高 静脉回流加快,中心静脉压降升高 是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与氧,并向环境中排出 代谢尾产物。 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称动作电位。 .肺泡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吸人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计算公式:肺泡通气量二(潮气量一解剖无效腔)X呼吸频率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滤过的动力,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肾小囊内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 和。 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称为腱反射。 三、 选择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备选答案:负反馈舒张能力雌激素胃酸通气出血低于内因子容量 可兴奋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负反馈机制。 正常人的出血时间为1?3 min;凝血时间为5?10 min。 29 .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和黏液。 汗液的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因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