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山井下作业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方案.pdf

发布:2024-10-07约4.5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遵义市XX爆破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井下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

中毒、窒息。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①、爆破后的作业面。

②、炮烟流经的巷道。

③、炮烟聚集的采空区、硐室、盲巷、盲井。

④、通风不畅通的硐室、盲巷、盲井、巷道、采空区。

⑤、电焊作业,油气设备作业通风不畅的地方。

⑥、煤炭的自燃氧化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聚集的地方。

⑦、采空区或老窑内气体溢出后聚集的地方。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①、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混合物。

②、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老窑聚集的有害气体。

③、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

④、火灾后产生的有毒烟气。

⑤、机械设备工作产生的废气,电气焊作业产生的烟气。

⑥、放炮后的炮烟。

(4)、矿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

①、一氧化碳(co):主要产生在矿井火灾、爆炸及电气焊过程中。它无色、

无味,比空气轻,多存在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当空气中浓度

达到0.4%,短时间内就能使人丧失知觉,甚至死亡。

A、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呈粉红色,大腿、腋下等出现皮下小红点。

B、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24ppm)。

C、对中毒伤员可采用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输氧时可以参入5%-7%的二

氧化碳,以兴奋呼吸中枢,促进恢复呼吸机能。

D、人体在不同浓度一氧化碳下的反应:

浓度(%)中毒时间中毒程度征兆

0.016数小时无征兆或轻微征兆

0.0481h轻微中毒头痛、耳鸣、头晕和心跳

0.1281h内严重中毒除上述征兆外,肌肉酸痛、四肢无力、呕

吐、无行动能力

0.4极短时间致命中毒丧失知觉、痉挛、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②、二氧化氮(NO2):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工作。

A、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冲淡,所以一般

呈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空气重,多存在于航道的饿中下部,它是一种

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

肺心病等。

B、当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达到0.025%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这里

应特别注意这种气体在浓度低时中毒往往有延后性,常常在升井后4-6小时后发

作。

C、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0.00025%。

D、二氧化氮中毒时,会使伤员发生肺浮肿,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

须采用苏生器苏生时,在纯氧中不能掺二氧化碳,避免刺激伤员的肺脏。最好是

在苏生器供氧的情况下,使伤员能进行自主呼吸。

③、硫化氢(H2S):硫化氢气体常常存在于岩层中,在落矿过程中自然放出,

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水时也可以分解放出。这种气体无色、微

甜、有臭鸡蛋气味,比一般的空气重,对于人的眼、鼻、喉有刺激性作用。

A、硫化氢不得超过0.00066%,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1%,短时间内会让人死

亡。

B、硫化氢中毒除了使用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可以浸以氯水溶液的棉

花团、手帕等等放入口腔内,解毒物质是氯。

④、氮气(N2):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

空气中约占79%,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

A、无色、无味、无毒、无臭,比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的中上部,不支持

燃烧,煤矿常用它防灭火。

B、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⑤、二氧化碳(CO2):主要来源于人的呼吸、坑木腐烂、爆破、火灾、电

气焊、井下大小便等,空气中约占0.04%。

A、其特点是无色、略带酸味,比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

烧,易溶于水,对人的呼吸有刺激性作用。

B、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