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线路故障快速自愈技术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加拿大BC Hydro无缝故障自愈项目 安装了两套箱式环路分接开关(LTS) 每套LTS内含3个真空故障断路器(VFI) 6个VFI以“常闭”状态运行,采用“H”形环网拓扑把两条馈线和购物中心相连。 * 加拿大BC Hydro无缝故障自愈项目 每个LTS装置各配备一台智能保护继电器,通过光纤电缆交换故障方向、断路器状态等信息,实现快速保护。 自动切除馈线故障,不会造成购物中心供电中断。 将LTS内部故障对购物中心供电的影响降至最小 * 加拿大BC Hydro无缝故障自愈项目 项目实施后用户年停电时间由3.42小时降低至0.12 小时 供电可靠率从99.94%提高到99.99% * * * 科汇 科汇 * 配电线路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 什么是配电线路故障自愈? 什么是配电线路故障自愈? 指不需要或仅需少量的人为干预,利用先进的保护、控制手段,出现故障后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非故障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对其影响降至最小。 * 目前故障自愈的控制技术 就地控制技术 利用重合器与分段器的配合,进行顺序重合控制,实现故障隔离与恢复供电。 有电压型、电流型、电压电流型三种型式 不需要通信条件,投资小,易于实施。 * 目前故障自愈的控制技术 集中控制技术 由控制主站集中处理馈线终端(FTU)的故障检测信息进行故障定位,遥控实现隔离故障与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能够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 * 存在的问题 就地控制方式 多次重合到永久故障上,对系统多次冲击,造成电压骤降,且不能用于电缆线路。 需要多次重合,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时间长,停电时间较长。 集中控制方式 利用主站判断故障位置、隔离故障,响应时间长,供电恢复时间在分钟级。 两种方式均无法避免短时停电,且供电恢复时间长,不能满足对供电质量要求高的特殊行业用户的要求。 比如半导体制造、PLC控制、电力电子控制敏感设备用户,哪怕是短时的停电都会给敏感用户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 * 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智能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交换信息,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决策,不需要主站参与,实现配电线路的故障快速自愈。 * 关键技术 研发多功能、开放式智能配电终端平台 硬件设计模块化,易于扩展。 软件设计分层化,数据与应用分离,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支持各种保护控制应用程序的即插即用。 支持IP通信,支持终端间对等通信。 应用软件 主进程 ( 系统初始化 、 参数库 、 系统维护 ) 分布式智能控制 相量测量 其他应用 计划孤岛控制 继电保护 故障隔离与供电 小电流接地检测 短路故障检测 SCADA 测量 支撑软件 SQlite 数据库 Linux 操作系统 串行总线驱动 串行接口驱动 MMI 驱动 中断服务 数据采集 以太网接口驱动 硬件 硬件接口 自定义用户标准接口 ( API ) * 关键技术 智能终端间的数据快速传输技术 把具有控制关联关系的站点设计在一个局域通信以太网内 采用无连接方式的UDP协议(时延10ms),应用重传机制保证UDP数据传输可靠性。 * 关键技术 故障自愈的通用控制方法 研究能够适应不同的配电网络、不同的运行状态(开环、闭环)的控制算法。 研究智能终端的自适应、自组织与扩展技术,实现协同控制,提高控制响应速度。 * 基于分布式智能的故障自愈实现模式 模式1 快速故障自愈 模式2 无缝故障自愈 * 基于分布式智能的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 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快速故障自愈,即开环线路故障快速隔离与恢复供电。 故障时,变电站出口开关保护跳闸,相邻FTU之间交换故障信息,确定故障点,控制故障点两侧的开关直接分闸隔离故障,然后变电站出口开关与联络开关合闸,恢复故障区段两侧环网柜供电。非故障区供电恢复时间小于3s。 * 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系统构成 系统开环运行、分段开关采用负荷开关 变电站出口保护装置(Relay) 智能型FTU 光纤工业以太网 通信处理机(CP) * 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工作原理 F点故障,在出口保护(Relay)跳闸后,检测到故障电流的FTU发起通信,向相邻的FTU请求相邻开关的故障检测信息。 通过交换信息,确认故障点前FTU检测到故障信息,而故障点后的FTU没有检测到故障信息,从而确定故障点。 FTU控制故障点两侧的开关分闸,在相互确认后发出“故障隔离成功”的消息;出口保护(Relay)和联络开关FTU在收到“故障隔离成功” 消息后,分别控制出口开关与联络开关合闸,恢复故障区段两侧供电。 故障处理完成,通过通信处理机(CP)将故障处理信息上报主站。 * 快速故障自愈技术 智能FTU通过光纤工业以太网,快速交换信息,协同控制,不依赖主站或子站的控制在数秒内完成故障隔离与恢复供电,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对于环网柜出线上的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