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农棉51的选育.pdf

发布:2017-07-15约5.2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呻固种 育繁制种与引种 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农棉5 1的选育 卢巧英 宇文璞 夏志明 王浩哉 张亚明 郭永利 (杨凌中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712100) 中农棉51(原国棉301)系杨凌中农种业发展有限 在陕西大荔县羌白镇与河北省行唐县西杨庄两地同时 公司选育的抗棉铃虫、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的 进行小区试验.其丰产性、抗病性、早熟性均优于大田 国棉301优系.2007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 对照中棉所41,产量表现尤为突出。较对照中棉所41 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陕审棉2007003),准 及 99B子棉分别增产 25.3%和 17.O%.皮棉增产 予在陕西关中及同类适宜生态类型棉区推广 29.6%和26.7%。2005—2007年参加陕西省棉花区域试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验、生产试验、省棉花研究所大荔基地棉花品种鉴选试 1.1 亲本来源 母本 396A为8748A的衍生系.铃重 验.经过2年3地试验667mz产子棉平均增 l1.6%.皮 6g,衣分41%,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株高1m;父本 棉平均增幅达 12.9% 808为1998年从大田中选取的一棵变异单株.铃重 2 选育结果 5.2g.衣分42%,株高0.8m.结铃性强。 2.1 抗虫性 中农棉51在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铃虫 1.2 技术路线及育种方法 1977—1996年对资源材 发生期.平均百株幼虫数量为5.5、顶尖受害率1.56%、 料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品质等综合农艺性状鉴 蕾铃受害减退率91.2%,达到I(高抗)级别。从整个生 定.选择出优良亲本材料.1998年进行品种间有性杂 长季来看.中农棉51的抗虫效果较好。 交,其杂交后代再用系谱法选择。为实现抗性、产量 2.2 产量表现 2003年每hmz小区试验皮棉产量 和品质的同步改良.各世代选择到品系比较试验均 为2424.5kg.较对照中棉所 41增产30%;2004年小 在黄萎枯萎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进行.且全生育期不 区试验皮棉产量2716.5kg.较对照中棉41增产 防治棉铃虫.使育种材料自始至终保持着比较重的 29.6%。2005年参加陕西省棉花区域试验.皮棉产量 病虫害胁迫压力,以保证人选材料的抗病虫效果 同 1753.5kg.较对照增产14.1%:2006年参加陕西省棉 时.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棉花研究所对重 花区域试验皮棉产量为1672.5kg,较对照增产1.O%. 点品系进行抗枯黄萎病、抗棉铃虫鉴定。室内外试验 同年参加陕西省棉花生产和品种鉴选试验.皮棉产 结果相结合,对其早熟性、抗病性、抗虫性、丰产性及 量分别为1840.5kg和1594.5kg.较对照中棉所41分 纤维品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 别增产7.9%和23.5%。多点区试、生产鉴定、生产示 棉花新品种 范表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增产潜 1.3 选育过程 1982年育种人依据育种目标.本着优 力大 势互补的原则,从中国农大(原北京农大)涿县农场海 2.3 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 陆杂交棉后代中选出牙黄216A与中棉 1O号杂交后 结果(HVICC校准水平1:上半部平均长度29.72ram.整 育出827A;1987年827A与中棉 12号杂交,育成 齐度指数85.8,马克隆值5.1,比强度28.2cN/tex.伸长 8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