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牙囊肿外科开窗结合固定矫治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含牙囊肿外科开窗结合固定矫治器
牵引导萌囊内埋伏的正畸治疗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探过及讨论含牙囊肿内埋伏牙固定矫正器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颗含牙囊肿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结合固定矫正器牵引导萌囊内埋伏牙进行治疗。结果:X线电示治疗后胫内骨组织再生,囊腔消失,囊内埋伏牙被引导牵出,牙根发育正常,排齐整平至正常的位置,完成时间12~37月,平均为24.21月。结论:外科开窗刮除囊肿结合正畸牵引治疗,舌牙囊肿、肿腔正常组织生囊腔清除,囊腔内埋伏牙牵出至正常位置。
【关键词】含牙囊肿、外科开窗、正畸牵引
含牙囊肿据报道国边发生率纸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的28.8%【1】。对于处于牙萌出期儿童患者,采用传统的含牙囊肿手术摘除,将埋伏牙拔除。使患儿失去建立正常牙引牙颌的机会,自2004年以来,本文对7例患者的11颗含牙囊肿的外科开窗【2】囊肿刮除结合固定矫正器牵引囊肿内埋伏牙萌,而存在有牙列拥挤严重,位置不足以排隐晦萌出的患儿,同时囊取扩展向隙,排齐牵出牙齿,达到了理想的牙齿排列和良好的咬合关系,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科2004-2008年门诊病例,男4人,女3人年龄11-19岁,平均14.7岁。其中2人为多发性,受累牙齿11颗,含牙囊肿发生部位上颌尖牙区9颗,上颌中切牙2颗,囊肿范围(mm)最大者22*20,最小者18*15,由于囊肿的挤压相邻牙齿的根端都有不同程度的远离囊肿向移位而冠部向囊肿聚集性移位,受累牙的间隙在2-4mm之间。
1.2含牙囊肿内埋伏牙导萌的适应证【4】
(1)囊肿内的牙齿形态正常,位置基本正常。(2)患牙根部有足够的骨量支持患牙牵出。(3)牙列中由于间隙不足,牙齿萌出受列邻牙的阻碍,采取扩展间隙提供有效的空间,能使囊内的牙齿萌出。
1.3治疗方法
7例患者均采用开窗暴露囊肿内埋伏牙,囊肿摘除及正畸牵引牙萌,间隙不足要先开拓间隙保持间隙后行手术暴露埋伏牙。
1.3.1患者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全景片,并根据临床要求拍摄咬合片等。在开掘间隙决定手术要暴露范围常规孤形切开粘膜毛骨壁,翻瓣去骨,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尽后,同时进行囊腔壁的摘除,用生理盐水进行囊腔冲洗后,吹干埋伏牙粘结正畸托槽的牙面,酸蚀后将托槽粘接,在托槽上结扎钢丝,结扎丝的游离端经间隙处牙槽嵴顶穿出。然后缝合创口,手术结束。
1.3.2埋伏牙结扎丝游离瑞二股之间进行麻花样扭曲后,弯曲成为牵引勾,牵引钩和弓丝弹力牵引。也可采用对侧牙弓来牵引。当埋伏牙被牵出龈后,根据排齐的需要可重新粘结托槽的位置。
2结果:7例患者11颗埋伏牙齿全部牵引出龈八例。排列整齐,覆盖覆合正常,由于牵引力的调整,埋伏牙从间隙处牙槽嵴牵引萌出,所以牵引出埋伏牙的牙龈均达到了良好的齿龈处理。
X线线手术后表现为结构清晰的骨小梁所替代,骨组织再生骨密度和结构恢复正常,埋伏牙齿根部正常,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情况的发生。完成时间12~37月,平均24.21月。
典型病例
施某,男,14岁,因前牙间隙,上颌牙齿排列不齐要求治疗。检查:双侧磨牙为Ⅱ类合,42间有间隙约2mm,2远中倾斜4近中倾斜3骨内阻生,Ⅲ滞留5腭侧位X线片显示上颌骨内左右尖牙区冠有包绕直径(mm)分别为20*18、18*15大小椭圆形密度降低的囊性阴影。治疗经过,拔除左口颌乳尖牙,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联合方丝弓技术保持42、24之间间隙4个月后,摘除上颌尖牙区囊肿,暴露囊腔中埋伏牙,即时粘结托槽,缝合手术创口,牵拉结扎丝引出龈外,牵引埋伏阻生牙半年后,右上颌尖牙露尖,7月后左口颌尖牙露尖,1年3月后双侧上颌尖牙入弓排齐,双侧磨牙Ⅰ类牙颌关系,牙列整齐,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
讨论
一、适当的牵引力是治疗成功的保证,本组病例中,采用了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粘结正畸附件及即刻牵引的方法,有人认为【3】含牙囊肿摘除后埋伏牙周围为无骨质区,此时若即刻进行牵引,则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待牙冠周围血块机化形成牙槽骨,进行二次开窗,使牙齿在牵引萌出过种中,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本文认为采用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粘接正畸附牵引治疗埋伏牙还是非常安全的。问题在于手术中术检查埋伏牙根周围有一定的骨质量,埋伏牙有一定的稳定性,给埋伏牙一个适当的牵引力,一般要求牵引力的0.98N,初始时约给力【4】约为0.294-0.588N(30-60g)一般不会引起牙齿的脱落和牙根的吸收。含牙囊肿摘除后,囊腔内血块机化形成的牙槽,骨塑性改建速度较块、牵引速度以每月1mm左右为宜。
二、开拓间隙、保持间隙,使牙齿的萌出道畅通是关键,含牙囊肿的发生是由于牙冠与缩与釉上皮之间,积聚囊液而成。由于囊内液体的不断渗出,囊腔内的压力持续增加,造成囊肿的逐渐扩张,使得周围的骨组织被压迫吸收,与含牙囊肿相邻的牙齿被推压移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