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二.doc

发布:2016-04-23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轮复习 文化生活专题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再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知识框架】 【主干知识梳理】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表现。 文化遗产、民族节日。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大众传媒的意义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①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能力提升】 1.2009年9月,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交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贵州赤水、湖南黄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有人认为,、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够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电视论坛等系列活动成功在南宁举办。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参加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人数达15万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加强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类似于“带劲”、“酷”,顾名思义则是给予力量的意思。素以严肃正统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也使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让不少网民大呼意外。《人民日报》的做法 A.肯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优秀文化 B.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 C.将推动网络语言的全面推广 D.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的融合 .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