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施工测量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工程技术部 高丛军
施工测量方案是编制好施工方案的重要内容
之一,一般在施工方案章节中,测量方案均列为第
一项内容,是将图纸的资料转化为实物的第一工
作,所以讲编制好施工测量方案对整篇施工组织
设计及施工都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1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的依据
1.1 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中央各部委颁发的有
关规范,如《工程测量规范3GB50026—93; 城市
测量规范)CJJ8—99;《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铁路测量规范》以及各种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等。
1.2 测量的基准点:如城市导线点、红线桩点、水
准点等都是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始点。
1.3 施工图纸:各种起始测量控制点都应标在总
平面图上,总平面图及施工图上各种尺寸关系是
布置施工控制网的重要依据。
2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
2.1 整体控制局部: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通则,
若不遵循这一原则,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会导
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会影响整体的
规划效果。
2.2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
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
测精度。
2.3 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4 坚持测量仪器校检的原则:全站仪、经纬仪、
水准仪、钢尺等均属强检类仪器,为了保证测量的
精度,必须坚持定期校检。对于钢尺应在1个项目
开工之前,准备2把以上通过校检,1把做为备用
检查用。
3 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内容
3.1 工程概况:介绍工程概况应着重介绍与施工
测量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平面或高程控制点起始数
据;工程的毗邻建筑物及周围环境情况;建筑物的
结构类型、占地面积、地下地上结构层数;建筑物
平面布置形状及特点、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3.2 测量参数:主要有城市导线点的坐标及高
程;红线桩的坐标及高程;起始水准点的高程(以
上数据应该是经校核无误或修改后的正确数据)。
此外,还应阐明设计条件和甲方的特殊要求。
3.3 测量仪器、人员的配置
(1) 测量仪器配备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表
(2) 测量人员配置:为顺利的高质量完成测
量任务,一般测量组以3~5人组成为宜,在施工
繁忙时,一分为二,2个人一小组进行水平测量,3
个人一小组进行轴线测量。
3.4 建筑控制网的测量
(1) 建立平面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
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
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
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是场区平面
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
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
筑物平面控制网。
(2) 平面控制网设计原则:大面积的建筑场
区、大型建筑物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
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
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__
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
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建筑方格网。建筑方格网设
计原则如下:
①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
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
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
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②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
期保存的地点。 ’
③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都小于
lOO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lOm 的倍数。
④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⑤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
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
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建筑
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
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基本形式:建筑物平
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
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2个控制点组成的)、
十字形控制网、田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
廓轴线的其它图形。
(4) 高程控制网的布置:高程控制网是建筑
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
基本依据。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
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
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全站仪中的三
角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
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
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
lOOm 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
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3.6 建筑物的测量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
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确定: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
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
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
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