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4-07约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诗歌鉴赏 人物形象分析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 郑剑华 考点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概念解析: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也就是说:诗歌的“形象”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 因此,“诗歌的现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 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 有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自我形象。 另一类是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非作者本人)。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由诗中的各个“意象”组合而成“意境”(就是一副图画),从图中的色彩就可感知整首诗的冷暖情感,为人物形象设置了活动的背景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事物形象。 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如 唐·虞世南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其他的作品如: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如 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如 长干曲(其一) 唐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鉴赏这首诗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横塘的姑娘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分析。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特别指出: (1)、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 如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特别指出: (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 如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如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又如 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二、怎样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4、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通过诗歌的题目了解其写作时所处环境---散花楼(地点),诗歌中有表示时间的---秋尽、天又暮,有表示天气的---天又暮,有表示周围景物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三、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2)羁人: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 马致远 《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