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常用设计参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厂常用设计参数净水构筑物的允许流速、水头损失和池总高度名称
允许流速
水头损失(m)
池总高度(m)
一级泵房到混合池
1.0-1.2m/s
视管道长度而定
进水井格网
0.15-0.3
混合
混合槽
扩散混合器
静态混合器
0.6m/s
1m/s
1.0-1.2m/s
0.4-0.5
0.3-0.4
0.3-0.5
混合设施到絮凝池
1.0-1.5m/s
0.1
混合池到沉淀池
1.0-1.5m/s
0.30
混合池到澄清池
1.0-1.5m/s
0.2-0.3
絮凝池
隔板式
穿孔旋流式
栅条、网格式
折板式
机械式
0.6-0.2m/s
0.3-0.1m/s
0.4-0.05m/s
0.4-0.5
0.15-0.2
0.06-0.18
0.30-0.40
0.05-0.10
絮凝池到沉淀池
0.15-0.20m/s
0.05-0.10
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
气浮池
浮沉池
10-25mm/s
2.5-3.0mm/s
1.5-2.5mm/s
0.2-0.3
1.0
1.0
2.8-3.3
4.4-4.6
2.3-2.8
3.4
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
机械搅拌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
0.7-1.0
0.8-1.1
0.7-1.0
3.0
0.5
2.0
5.2-8.2(水量从40-320m3/h时)
5.3-8.0(水量为200-1800m3/h时)
4.0-5.0
沉淀池或澄清池到滤池
0.6-1.0
0.3-0.5
滤池
普通快滤池
接触滤池
虹吸滤池
无阀滤池
移动罩滤池
单层滤料
8-10m/h
双层滤料
10-14m/h
2.0-2.5
2.5-3.0
1.5-2.0
1.5-2.0
1.2-1.5
滤池到清水池
1.0-1.5m/s
0.3-0.5
斜板(管)沉淀池设计数据1.? ? 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mm,斜管直径一般采用50-80mm;2.? ? 斜板(管)长度为1-1.2m;3.? ? 倾角一般为60°;4.? ? 斜板(管)底部缓冲区高度一般为0.5-1m;5.? ? 斜板(管)上部水深一般为0.7-1m;6.? ? 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30min;二次沉淀≤60min。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1.? ? 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3,池直径一般采用4-7m;2.? ? 当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 7m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个别当直径≥7m时,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3.? ? 中心管内流速≤30mm/s;4.? ? 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0.3mm;2)??反射板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3)??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4)??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5)??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为0.25-0.5m,缝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20mm/s;5.? ? 排泥管下端距池底≤0.2m,管上端超出水面≥0.4m;6.? ? 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1.? ? 长宽比以3-5为宜;2.? ? 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3.? ? 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4.? ? 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5.? ? 进出口处挡板位置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2)??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6.? ?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7.? ? 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8.? ? 排泥管直径为 200mm;9.? ? 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10.??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沉砂池1.? ? 一般规定1)? ?? ?沉砂池去除对象是密度为2.65/cm3,粒径在0.2mm以上的砂粒;2)? ?? ?城市污水沉砂量可按106m3污水沉砂15-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其密度为1500kg/m3;3)? ?? ?砂斗容积应按2天内沉砂量计算,斗壁与水平倾斜角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