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石挡土墙施工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砌石挡土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砌石挡土墙施工。
2.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 材料
2.1.1 石料: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种类、规格要求应符合表2.1.1的规定。
表2.1.1 石料规格要求表
石材种类
规格要求
片石
片石形状不受限制,最小长度及中部厚度不小于150mm,每块重量宜为20~30kg
块石
块石形状大致方正,厚度不宜小于200mm;长、宽不宜小于及等于厚度,顶面厚度应平整。用做镶面时,应稍加修凿,打去棱凸角,表面凹入部分不得大于20mm。
细料石
形状的六面体,经细加工,表面凹凸深度不得大于20mm,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200mm,长度不大于厚度的3倍。
半细料石
除对表面凹凸深度要求不大于10mm外,其他规格与细料石相同
粗料石
除对表面凹凸深度要求不大于20mm外,其他规格与细料石相同
毛料石
稍加修整,形状规则的六面体,厚度不小于200mm,长度为厚度的1.5~3倍
板石
形状规则的六面体,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200mm,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按其表面修凿分为细板石、半细板石和毛板石
2.1.2 水泥
2.1.2.1 应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选用水泥品种。对于冬期施工及无侵蚀性环境的地区、严寒地区、受水及冰冻共同作用的环境,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对于侵蚀环境,宜采用火山灰水泥或矿渣水泥。
2.1.2.2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1.3 砂
2.1.3.1 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并应过筛,当缺少中粗砂时,也可用细砂。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2.1.3.2 砂的最大粒径: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
2.1.3.3 砂的含泥量:当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7%;当砂浆强度大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5%。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后使用。
2.1.5 砂浆
2.1.5.1 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1.5.2 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可采用质量比或体积比,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中13.2.3的砂浆技术要求。
2.1.5.3 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
2.2 主要机具
2.2.1 机具:砂浆强制搅拌机、小推车、筛子、铁锹、洒水喷壶,磅秤;托灰板、半截大桶、橡皮锤、大铲、小手锤、抹子、皮数杆等。
2.2.2 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适用于高挡墙)、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
2.2.3 计量检测用具:水平尺、塞尺、小线、靠尺、坡度尺。
3 . 施工准备
3.1 作业条件
3.1.l 挡土墙基槽按设计要求验收。基础或垫层已施工完毕,并已办理基础隐检手续。
3.1.2 测量放线经复核无误,并对桩点进行加密和保护,
3.1.3 按技术要求,设置分段施工位置,一般宜设在基础变形缝部位。
3.2 技术准备
3.2.1 施工方案已审批完成,根据施工方案内容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并交底。
3.2.2 绘制砌体平面及立面构造图,设置泄水孔位置。
3.2.3 根据砌石高度及石料规格、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制作皮数杆。
3.2.4 确定砂浆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
4. 操作工艺
4. 1工艺流程
砂浆拌制砂浆拌制
砂浆拌制
砂浆拌制
基础砌筑墙体养生勾 缝墙体砌筑
基础砌筑
墙体养生
勾 缝
墙体砌筑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
4.2 操作方法
4.2.1 测量放线
4.2.1.1 根据设计图纸,按照道路、桥梁施工中线,高程点测放挡墙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高程。
4.2.1.2 在基础或垫层表面弹出轴线及墙身线。
4.2.2 砂浆拌制
4.2.2.1 砂浆宜利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子、水泥、掺合料,最后加水。搅拌时间宜为3~5min,不得少于90s。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70mm。
4.2.2.2 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4.2.2.3 砂浆试块:各个构筑物或每50m3砌体中制作边长为70.7mm立方体试块一组(6块),如砂浆配合比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
4.2.3 基础砌筑
4.2.3.1 将皮数杆立于石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