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疾病与营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营养与疾病 12.1 营养与免疫 12.2 营养与心血管和脑血管病 12.3 营养与癌症 12.4 营养与衰老 12.5 营养与骨质疏松 12.6 营养与糖尿病 12.7 营养与肥胖症 讲究营养的目的 人们讲究营养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机体健康。 合理的营养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 若营养不当则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如:肥胖症、冠心病、癌症等,皆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通过合理调整膳食中的食物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质量,防止疾病发生,便成为营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12.1 营养与免疫 一.免疫基本知识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征: 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 :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 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 3、免疫记忆:有初次应答、再次应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 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免疫的三大功能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3.细胞因子 与免疫有关的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 (1)白细胞介素 (2)集落刺激因子 (3)干扰素 (4)肿瘤坏死因子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各种不同的抗原物质产生相同的免疫反应 屏障作用 皮肤屏障、粘膜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与抗原物质接触后,通过趋化、辨认、吞入和杀灭等步骤消灭抗原物质 体液性防御系统 体液中含有的多种抑菌、杀菌或促进细胞吞噬作用的物质,如溶酶体、干扰素和补体等 特异性免疫反应 针对某一种微生物或异物的专一性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由抗原刺激产生的。 抗原 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具有活性基团、一定的构型。 抗体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二.营养素与免疫 蛋白质与免疫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其有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明显影响胸腺及外周淋巴器官的正常结构。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极为缓慢。 主要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对抗原诱导的增殖反应降低。 上皮及粘膜组织分泌液中SIgA显著减少,溶菌酶水平下降,使其组织抵抗力降低,甚至可导致感染扩散。 思考题 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的真相。(劣质奶粉与正常奶粉的区别?食用劣质奶粉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等) 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真相。(三聚氰胺是什么?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等) 脂类与免疫 摄入足够的脂肪酸对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建立是必要的。 实验动物缺乏脂肪酸时,出现淋巴样组织萎缩。但过量的脂肪酸同样会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过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会造成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影响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功能;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可使网状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的游走、杀菌能力受到损伤。 V与免疫 VB1与VB2缺乏可造成血液粒细胞减少,细胞的噬菌活力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VB6缺乏使动物胸腺及淋巴组织萎缩,造成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力下降。 叶酸和VB12与DNA合成有关,缺乏将导致细胞的分化、增值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免疫力的低下。 VA及衍生物作为一种营养素从多方面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VA缺乏时,皮肤、粘膜局部免疫力降低,淋巴器官萎缩,NK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免疫反应下降,时机体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抗原成分产生的特异抗体明显减少。 研究表明,V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VC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和免疫因子产生。VC缺乏能使免疫功能降低。 矿物质与免疫 铁: 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能损害免疫功能。使胸腺萎缩,T淋巴细胞分泌减少和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铁摄入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 锌: 锌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锌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十分迅速而且明显。包括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均有影响。 硒与VE:硒与VE共同作用,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主要是影响抗体的合成。有报道,饲料中增加硒可增动物对抗原的应答能力。 钙与镁: 钙与镁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对免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补体系统的作用,引起免疫反应的改变。 全面均衡的营养能帮助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