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译笔记(中国传媒大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言:新闻编译方法论
新闻编译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编译的定义
1.编译:
编辑和翻译的结合,夹杂着编辑的翻译活动,是先编后译的过程;
特殊的翻译形式,其过程包括编辑和翻译。
2.新闻编译:
新闻编译是编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是指对新闻进行编辑和翻译的活动,一般是根据新闻传播的需求,将原作(新闻稿)编辑和翻译为适合目标受众的新作。
3.编辑内容包括:
1)根据译文潜在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对原作的内容进行筛选;
2)根据译语语篇的要求调整结构;
3)提供必要的解释性背景材料。
二.新闻编译的特点
1.新闻编译的时效性强;
2.新闻编译对准确性的要求高,编辑的责任重大。
相关:
编译与翻译(全译)的区别:
编译是编辑与翻译的结合,是一个编中有译、译中有编的过程。
编译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取舍,可以欠额,也可以超额。
编译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结构调整,可以改变原文的风格。
编译者是主观能动性的人,译作的目标文化适应性增强。
三.为什么要进行新闻编译
1.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受众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同,在新闻的写法上也有所不同。
2.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目的不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必须对原新闻进行编译再进行传播。
相关:
中西新闻报道的不同
中国 西方 报道内容概括性强,不太强调细节 报道内容具体,注重报道的细节 关注群体命运 关注个体命运 先讲整体情况再讲个案 先讲个案再讲整体 注重新闻源的权威性 注重新闻源的完整性 四.新闻编译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华社:国际部、对外部、参编部
五.英-汉国际新闻编译的方法
1.英-汉国际新闻编译的受众(对象)
2.英-汉国际新闻的选题
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
重大的灾难突发事件
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件
重要的全球事件
重大的科技事件
娱乐事件
与健康有关的新闻
社会趣闻轶事
体育新闻
3.英-汉国际新闻编译的方法
拆句子等
六.突发新闻的编译
1.突发新闻的分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美国攻打伊拉克最早报道-新华社
2.突发新闻的特点
1)突发性新闻具有突发性,时效性极强。
2)突发性新闻具有继发性,影响深远。
3)突发新闻往往涉及人的生命,人情趣味强。
3.突发新闻的编译
1)为了争取时效性,多采用先发简讯后发详细报道的形式进行报道,基本都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出现。
2)结构上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主(但要注意中西方在内容重要性上的判断不同)。
3)编辑要充分利用手中丰富的稿源,在编译稿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七.连续报道
1.连续报道的意义
所谓连续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的报道。
2.连续报道的分类
1)过程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事物(含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报道,称为“过程性报道”。
2)反映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态度和意见的报道,被称为反映性报道。
3)追溯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人物或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状况的报道,被称为追溯性报道。
3.连续报道的写作与编译
连续报道有第一轮报道与第二轮报道之分。
在采写第二轮报道时,一方面要挖掘一些第一轮没有报道过的细节,提供详情、背景和花絮。此外,还要注意收集国内外或本地区群众对事件的反应。
后续报道的重复性很强,其写作和编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后续报道=最新进展+前次报道的内容
连续报道的后续报道既可以补充以前的报道所没有的新内容,也可以对以前的报道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进行完善和更正。
第二节 新闻编译的方法与步骤
一.新闻编译的标准
1.新闻事实必须准确,确保“真”。
2.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使用受众国受众可接受的语言。
3.译文清晰易懂,规范流畅,符合目的国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文体要求。
相关:
汉语:意合 线性结构 英语:形合 树形结构
二.新闻编译的步骤
1.阅读和分析原文(主要事实、文体、结构方式)
2.决定编译稿的结构方式
是否选择原文主要内容作为编译稿的主要内容;
是否要对原文进行大的调整(文体、结构方式);
是否采用原文的写作风格。
3.筛选材料
4.进行编译
5.修改润色
编译稿在新闻事实上与原文有没有出入;
编辑稿的逻辑是否存在问题;
编辑稿在文字表达上有没有问题。
三.新闻编译的方法
1.删节摘要
在国际报道中通常需要删除的材料有:
一些记者个人或采访对象带有偏见或有失偏颇的观点、分析等;
重复主要事实的不必要的细节;
不影响主要事实表述的引语;
不能影响对新闻事实理解的背景;
次要内容、次要的分主题、侧面材料、多余的材料。
摘要:
对稿件中比较冗长的引语谈话等,只择其精华摘其要点引用而不是全部引用。
注意:
删节和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