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词家词境观念评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晚清词家词境观念评说
第3卷第5期
2004年5月
南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
Vo1.3No.5
May,2004
晚清词家词境观念评说
杨柏岭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
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
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晚清;词境;艺术时空;层次类别;语言超越
中图分类号:I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04)05—0079—08
时至晚清①,传统的境界理论已具有了哲学,艺
术,审美等多层的积淀内涵.晚清词家本着构建词学
艺术本位的需要,强化了以境界评词的观念;且以此
为契机,在丰富词学思想的艺术品位及审美价值的
同时,也深化了境界说的自身内涵.可以说,在整
个传统文艺思想史上,晚清词家的境界观念也是一
颗耀眼的明珠.本文便就这个近些年来古典文艺思
想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以晚清词家所论为基点,予
以多方位的清理和评说.
一
,泛化与独尊: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
撇开那些只从语词意义上使用的各类境不
谈,仅从艺术观念层面上来说,境界以其特有的艺
术意味普遍活跃在晚清词家的评论视阈中.这种普
遍存在,既有传统境界理论移人词论话语的泛化,也
有晚清词家在此基础上的独尊和力图剖析词体独特
性的苦心经营.然而,泛化并不意味境界观念在词
论世界的虚无,独尊也不完全昭示词境特质的实
现.这其中的曲折宛转,惟有结合晚清词家一时一
境的话语背景,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解读.
以境评词,晚清之前已有蔓延之势.如明末陈子
龙《幽兰草词序》称赞代有作者的五代北宋词坛
斯为最盛处便在于有高浑之境,说明代王世
贞词取境似酌苏,柳间;《王介人诗余序》评说宋人
填词非后世可及的四难②中命篇难时也有
其为境也婉媚之言.在清初期词坛,一种撷取词
中境界的意识已潜滋暗长.如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云:词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体限之也.彭孙
通亦曾用佳境或妙境界说词人词作风格的独特
性,如说柳永词亦自有唐人妙境.③晚清词坛的以
境评词观念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
境界与词体结合,便出现了词境,词之境界,词家境
界等力求合乎词体体.陛的专用术语.简略统计,使用
过这类术语的晚清词家就有周济,戈载,谢章铤,张
鸿卓,潘曾沂,④如冠九,谭献,陈廷焯,秦云,李佳,
蔡宗茂,江顺诒,宗山,冯煦,王鹏运,沈曾植,郑文
焯,况周颐,梁启超,王国维,蒋兆兰等.而虽未明确
使用,但以境界论词或论词作之意境者,更是数以倍
计.这些词家使用境界有一般意义上的借用,但更多
地则是有意识的构建,折射出丰富的词学艺术思想
及词体体性观念.
此时词家普遍认为从境界可以悟出诗词曲等文
体之间的离合关系.陈廷焯就曾说诗有诗境,词有
词境,诗词一理也,然有诗人所辟之境,词人尚未
见者,譬如,陶潜,杜甫之诗境,求之于词皆未见有
造此境者.⑤这里,他不是以参究诗词之离为主,
而是力求诗词之合,在诗词皆有境界这个一理
上,希望后贤能完成这些词中未造之境.当然,晚
清词家更多的则是在寻求相合的前提下,侧重分析
词境与诗境,曲境等之间的相离处.如李佳《左庵词
话》云诗与词不同,词与曲境界亦难强合,江顺诒
讲究词家之情,境,尤有所宜,沈曾植则有意识地
探求词家境界的特殊性.以沈曾植为例,他在批阅
收稿日期:2004—02一ll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基金(2003JW060);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
作者简介:杨柏岭(1968一),男,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学博士.
①本文所说的晚清,是自嘉庆年间起.②即用意难,铸调难,设色难及命篇难.③彭孙通:《金粟词话》.④张
鸿卓在《陈如升尺云楼词钞》题词中云:织绡泉底,去尘眼中,梅溪词境也.作者仿佛似之.潘曾沂在《沈传桂清梦庵二自词
序》里云:知其工长短句,取读所制《二自词》,词境清且幽,如踏叶孤岭,落花空潭……其余数人,在本文其他部分皆有涉及.
⑤陈廷焯《自雨斋词话》卷八.
?
80?南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贺裳《皱水轩词筌》词有入说部则佳一条时就说:
词家境界隘于诗,然鬼语亦复何妨?①像蒋捷《高阳
台》(燕卷晴丝)中灯摇缥晕茸窗冷句,就自是秋
坟鬼语,殊不睹所谓斧凿痕者.能容鬼语乃是词
家境界固有之一端,进而,他又曾针对王世贞《艺苑
卮言》中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主父子而妙的观
点,再进一解云:殊不知促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