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保罗·高要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中文名:保罗·高更国籍:法国出生地:巴黎出生日期:1848年6月7日逝世日期:1903年5月1日职业: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等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等。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6.7~1903.5.1),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 人物简介 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 画家作品。他拥有毕沙罗(Pissarro)、马奈(Manet)、雷诺阿(Renoir)、莫奈(Monet)、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1876 年,高更有一幅作品入选巴黎沙龙;次年他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渐渐地,高更越来越专注于艺术创作,他参加了最后四届印象派画展。 1883年成为职业画家。曾团结一批未成熟的青年画家组成蓬塔旺画派。1895年以后,因健康原因和经济支持中断,精神受到刺激,自杀未遂。他的艺术观点受象征主义观念驱使,不满足印象主义绘画。1897年创作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用梦幻的形式把读者引入似真非真的时空延续之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另一幅作品《两个塔希提妇女》追求表现的原始性,含有精致的趣味和艺术魅力。 高更的早期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谨,令人联想起在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影向下毕沙罗的作品。1880 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 ,赋予画面颤动的韵律特质,色彩略见后来发展的迹象,但仍很拘谨。他把颜色做块面处理,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例如以鲜亮的蓝色画阴影,以红色画屋顶,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高更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讲道以后的幻景》就是这种艺术处理的代表作。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形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其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大批画家,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 雅各与天使搏斗 1889年的三幅画——“雅各与天使搏斗”、“黄色的基督”和“美丽的恩琪拉”,充分地、形象地说明了高更的象征主义范围与特点。前两幅画描写的是宗教题材——这在高更这一类人中是罕见的。 《雅各与天使搏斗》看来是一个基督教题材。实际上,画家是以象征主义为特点,描绘布列塔尼半岛上农妇在教区牧师讲解教义时,眼前所产生的幻象。画的是人们脑海里的幻觉,画上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因此画的人物不是基督徒形象。布列塔尼农妇头上戴的古怪帽子,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而宗教传说中的“搏斗”场面,却被处理在不太明显的地方,以象征这些虔诚的布列塔尼农妇头脑里所映现的幻象。 ?? 细细鉴赏这幅画:一棵横向拦截的树干隔成两个画面。一个带翅膀的人(显然是天使)在同另一个人(雅各)拼力格斗,这是画面中的一个空间;在近景,三顶特大的白色帽子遮住了另一个空间。三顶白帽子是两个布列塔尼农妇的背影、加一个侧影,都在深色衣裙衬托下显得很强烈,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在她们左边,一排跪着的妇女,按透视关系渐次缩小。在树干的下方有一头嬉戏的牛,尽管也很小,但它远近关系与同雅各搏斗的天使的远近,没有任何比例上的联系,因此它是第三个空间。这样,整体平涂的大面积空间,就有三个层次,即用三种透视体系并存的方法构思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一个既靠色彩,也靠结构的非物质的空间。 这个主题使他的绘画显得神秘化了。这里的红、蓝、黑和白色组成的画面,是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条,类似拜占庭镶嵌画。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也使高更的艺术风格复杂化了,故史家称它是一种综合主义(Synthetism)。高更的这种风格后来还影响了法国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