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生态规划.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二、 生态规划的原则 三、 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四、 生态规划的类型与主要生态规划的内容 1.区域生态保护规划 2.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3.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4.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5.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 6.景观生态规划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五、生态保护主要任务 六、实施对策与措施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土地生态恢复、生态评价、生态勘测、综合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在生态学自身发展与生态学思想传播的氛围中得到发展的。 生态规划发展迅速,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但生态规划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 (如L.Mumford、McHarg,以及我国的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刘天奇、于志熙、欧阳志云等)在不同时期结合各自的研究工作领域对生态规划提出了多种定义。 生态规划的概念 不同学科和领域对生态规划有不同的理解。早期生态规划多集中在土地空间结构布局和利用方面,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渗入,特别是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不断完善,生态规划已不仅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结构布局等方面,而是逐步扩展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态保护和建设、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紧密结合。 什么是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规划是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的和谐为目的,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的规划方法。与传统的规划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态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生态规划的内涵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生态规划是基于一种生态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思想、共生思维和演替思想,遵循“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稳生”的生态原则,注重系统过程,采用进化式的动态,引导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生态规划的目的 生态规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保护人体健康和创建优美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完整性三个方面。生态规划的目的可以概况为: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以区域的生态调查与评价为前提,以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依据,把区域内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建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美的生态景观,诱导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孵化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确定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生态位,建设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生态区,建立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和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态调控系统,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的任务 按照生态规划的目的,生态规划的任务是探索不同层次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辨识系统中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人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关系,寻找解决这些矛盾的技术手段、规划方法和管理工具。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范围和强度的行为。它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空间合理利用,系统关系协调发展为目标,使人与环境、系统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相协调,从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清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的内容是由系统现实存在的生态问题所决定的,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各方面,主要有合理适宜人口容量的确定、产业结构模式的调整和演进、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由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三部分组成,生态规划是其核心,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则是规划实施的保证。 生态建设是在生态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实施生态规划内容的建设性行为,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的目标都是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的。 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