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几点认识.doc

发布:2017-12-27约4.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几点认识 俞建忠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二中(311835)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反思性学习贯穿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环节,也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 学习反思 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中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学习。“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笔者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尝试反思性数学学习活动提出粗浅的认识。 一、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数学新课程总体目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加之采用“精讲多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形成了种种不良的数学情感,并因此而带来种种不良的数学认知行为。 忽视学生数学学习时的情感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呢?引导学生反思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一条好途径。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创造贴近学生生活数学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反思、体会、感悟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同时也真正体会到数学内容其实是可亲的、是可以学好的;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所谓数学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在学生完成数学认知活动后,教师引导他们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看有没有出错?是什么原因造成?例如:下面这道题,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出错: 已知实数a b满足条件,则 解:由题意知是方程的两根,则,所以 上述解答看起来条理清楚,推理过程步步有依据,因此解答结果似乎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反思后发现漏解,学生在上述解题过程中默认了a与b不相等。不通过反思,这一错误很难发现,这样的反思会使解题过程更趋合理、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 在学生解完数学习题后,引导他们反思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并启发他们重新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而鼓励他们做到一题多解;在解答好一道数学习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看自己的解题步骤有没有多余环节,可不可能再做得简洁一些,反思自己在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新的体会;在做完一些变式的题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分析其中共同的部分和不同因素,抓住本质的联系,总结规律。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深刻性都很有利。 三、反思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再组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7-9年级)的问题解决部分明确提出:“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数学学习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有效的再组织,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在不断增多,数学知识也需要作进一步的再组织。如: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要靠正负数、相反数概念,而绝对值概念组织完成后,反过来,对正负数、相反数的理解就要进行再组织,因为它们与绝对值概念有了联系。 四、数学学习反思活动的途径 (一)对当天数学学习内容的反思。 在学完当天所学的数学内容后,学生可以进行如下的一些反思活动,如自己自觉的回顾一下,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我是否都理解了?其中重点是什么?我能否将今天所学的内容组织起来?是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我们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前哪些地方遇到过,它们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这些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会起到什么作用?它们与我以前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哪些本质联系?等等。 (二)对解题的反思。 在解完数学习题后,学生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活动: (1)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结束后尽力去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分析其中走了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走这些弯路,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有没有规律性经验可以吸收;我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