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平板电视技术续--3D电视.ppt

发布:2017-06-18约3.42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平板电视技术续 --------3D电视技术;《阿凡达》,年初最热门的话题。狂卷全 球20亿票房,也引了3D这个名词。;3D电视解析及其发展;3D显示技术原理简介;3D显示技术原理;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 人类在观看周围世界时,不仅能看到物体的宽度和高度,而且能知道它们的深度,能判断物体之间或观看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这种三维视觉特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通常总是双目同时观看物体,而由于两只眼睛视轴的间距(约65 mm),左眼和右眼在看一定距离的物体时,所接收到的视觉图像是不同的,因而大脑通过眼球的运动、调整,综合了这两幅图像的信息,产生立体感。 ;一、立体图像对技术: 其原理是:先产生场景的两个视图或多个视图,然后用某种机制(如佩戴眼镜)将不同视图分别传送给左右眼,确保每只眼睛只看到对应的视图而看不到其他视图 ,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这种技术的本质只是在空间中产生两张或多张平面图像,通过“欺骗”人眼视觉系统而立体成像。 这类技术会使人眼产生矛盾的晶状体焦距调节和视线汇聚调节,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 ;二、体显示技术: 此种技术是在物理上显示了三个维度,能在空间中产生真正的3D效果。成像物体就像在空间中真实存在,观察者能看到科幻电影中一般“悬浮”在半空中的3D透视图像。 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说,平面图像对应了二维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像素;而三维图像对应三维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体素。体显示技术正是在空间中表现了这个三维数组。 ;三、全息技术: 全息技术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真实感的一种成像技术。 全息技术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除用光波产生全息图外,现在已发展到可用计算机产生全息图,然而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巨大。 全息术应该是3D显示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短期内难有成熟产品量产。 ;立体图相对技术;;眼镜式3D技术 快门式:   快门式3D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优点:资源相对较多,厂商宣传推广力度大,3D效果出色 缺点:快门眼镜价格昂贵;;裸眼式3D技术 光屏障式(Barrier)   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 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优点: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 缺点: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裸眼式3D技术 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   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 优点:3D技术显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响 缺点: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裸眼式3D技术 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技术 对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投入较大精力的主要是3M公司,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sequential)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 优点:分辨率、透光率方面能保证,不会影响既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 缺点: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3D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