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沥青储罐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移动沥青储罐项目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海域) ??? 建设依据 主管部门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代码 G59 工程规模 租赁用地面积3200m2 总规模 总库容量6200吨 总投资 150万 环保投资 10万元 主 要 能 源 及 水 资 源 消 耗 名称 现状用量 新增用量 预计总用量 水(吨/年) —— 120 120 电(度/年) —— 9万 9万 燃煤(吨/年) 燃油(吨/年) —— 20 20 燃气(吨/年) 其它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概述
1. 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移动沥青储罐项目建设于???,地理位置见附图1。
项目东面为沙场,南面为杂货仓库,北面为泉州湾后渚港水域,西面为煤场。项目及周边平面布置见附图2、附图3。
1.2. 地质地貌
项目所在区域属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坳陷变带中部,地质结构受东北新华系结构控制。地处长乐-南澳大断裂中段。第四纪地层极为发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长岩和金黑云母花岗岩。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本地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海面倾斜,以红土台地、低山丘陵为主,土壤构成主要为红土壤和盐碱土。东南沿海为漏斗型台地岩岸。
1.3. 气候气象
项目所处区域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风速3.6m/s,常年主导风向为ENE,风频18%,静风频率10%。夏季以SSW风为主,冬季风向多为ENE,其它季节以EN风为主。年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水量1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
1.4. 水文状况
泉州湾为晋江和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性海湾。潮汐为正规半日潮为主,潮流亦为正规半日潮流,平均潮差4.27m。泉州湾潮流运动形式为比较稳定的往复型潮流,涨潮时流向湾内,落潮时流向湾外,潮波进入港湾后,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水道的制约,主流流向在深槽水道进退,涨落潮流流向基本与岸线走向一致,流速为表层大于底层,最大流速出现时间分别在高潮前后2~3h,即半潮面前后流速最大。泉州湾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短,转流一般为底层先转,表层后转的湾口区常见的“逆向”流现象。
泉州湾内没有永久性波浪观测站,参考有关波浪资料,泉州湾常年波浪以NNE-NE向、SSW向的风浪和SE向的风浪所形成的混合浪为主,平均波高在0.7~1.1m之间,平均波周期在3.7~4.2s之间;泉州湾每年夏秋两季台风屡犯,且常伴有台风潮产生。
2. 社会环境概况
丰泽区于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泉州市辖下的一个新区,全区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人,下辖东海、北峰、城东、东湖、丰泽、泉秀、华大、清源8个街道办事处。
2005年丰泽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32.5亿元,2003-2005年年均增长15.3%(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5%)。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9.62亿元,年均增长26. 6%(十五计划:年均增长21.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5.46亿元,年均增长29.46%(十五计划:年均增长21%)。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209.8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5.2%(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5%)。合同利用外资五年累计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3.2亿美元(十五计划:五年累计3.17亿美元),海关出口商品总值五年累计7.88亿美元(十五计划:五年累计3.6亿美元)。
3. 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
3.1. 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闽政[1999]文6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本项目纳污水域泉州湾后渚、蚶江连线以西,水环境主导功能为养殖,辅助功能为纳污,区划类别为二类功能区,执行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
表1 海水水质标准值 (单位除pH外均为mg / Nm3)
指标 pH COD BOD5 DO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石油类 第二类 7.8~8.5 ≤3 ≤3 ≥5 ≤0.30 ≤0.030 ≤0.05 根据泉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06年),泉州湾海域监测结果显示,泉州湾洛江口:水质达标率33.3%,同比上年上升33.3%。平水期水质达三类标准,无机氮丰水期及枯水期超三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枯水期超四类。
3.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执行标准及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泉州市环境质量功能规划,项目所在地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2。非甲烷总烃国内无标准,采用同类项目专家的评审意见采取的标准值。
表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