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_2013基本内容与有关规定与要求(一).ppt

发布:2019-02-05约3.93万字共1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录E 修改了检验批验收表【技术要点】。主要变化: 1、检验批容量 2、施工依据/验收依据;;;01标准, 检验批表格里有一项“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很多地区理解不同,有些要求填写施工技术标准,有些地区要求填写质量验收规范。新标准解决了这个问题,分为两项——施工依据、验收依据 3、最小/实际抽样数量;;;最小抽样数量,按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如专业验收规范没有涉及,按本标准表3.0.9.//实际抽样数量,按实际填写(从原始记录汇总),一般情况不能小于最小抽样数量,可以相等。当样本容量很小时,全数检查。 4、删除了原表中检查记录里的小方格——新标准检查记录里不填写实测数值。要根据原始记录的结果填写,比如“实测5处,合格5处” 5、明确签字人员 * GB/T 700 碳素结构钢——每检验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 GB/T 700 碳素结构钢——每检验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 GB/T 700 碳素结构钢——每检验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 冷拉调直方法现在很多地区禁止使用了,要求使用机械调直。 验收规范规定,使用不具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调直钢筋可不进行复试 如有不合格点,应做标记,并提出处理意见。返修合格后复查 本检验批含8种受力钢筋,4种箍筋、拉筋,调直钢筋是2个工作班 1)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 2)划分检验批,30t一批,每批取一组3件试件,每根500mm;(GB50204 5.3.2A) 3)先做重量偏差检验,精度1g、1mm; 4)然后取其中2个进行时效处理(沸煮6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做力学检验(强度、伸长率;不做冷弯) * 规定检验批验收时应具有“验收检查原始记录” (505①)【技术要点】 原始记录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共同签署,并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存档备查,保证该记录的可追溯性。 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的格式可由施工、 监理等单位确定,包括检查项目、检查位置、检查结果等内容。 【提示】增加原始记录,就是防止造假;新标准没有给原始记录的表格样式。 我们这里给出3种样式参考 * 01标准的主编是中国建筑协会吴松勤会长,验评分离的方案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曾经评价“分项工程是一个室内检查”。意思就是分项工程在室内整理、填写、评定就可以了。 相对的检验批是室外工作,需要到现场量测记录。 对新标准来说,检验批也可以视为“室内检查”了——因为现场量测记录的工作由“原始记录”来反映了。原始记录是现场质量检查的实际记录,要求真实。 * 一种样式是,同时记录检查结果和检查位置,每一行分别记录 项目、位置、结果 现场具体什么格式,跟监理协商,以真实为准。 * 第一种:每个抽查点都用一张表来记录。例如抽查5个房间,分别用5张表来记录。 * 一种样式是,同时记录检查结果和检查位置,每一行分别记录 项目、位置、结果 * 一种样式是,同时记录检查结果和检查位置,每一行分别记录 项目、位置、结果 现场具体什么格式,跟监理协商,以真实为准。 * 01标准的主编是中国建筑协会吴松勤会长,验评分离的方案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曾经评价“分项工程是一个室内检查”。意思就是分项工程在室内整理、填写、评定就可以了。 相对的检验批是室外工作,需要到现场量测记录。 对新标准来说,检验批也可以视为“室内检查”了——因为现场量测记录的工作由“原始记录”来反映了。原始记录是现场质量检查的实际记录,要求真实。 * 分项工程验收表(附录F) 增加了“分项工程工程量”“检验批容量”等栏目【技术要点】 注意这里有一个勘误 “分项工程数量” 改为 “分项工程工程量”。 分项工程工程量=检验批容量的和? ——不完全是 * 分部工程的验收是以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为基础进行的。分4方面:表格里很直观 1、组成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巳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完整 3、涉及安全、节能、 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抽检合格 4、观感质量验收评价为【好】或【一般】,不能存在评价为【差】的检查点 如何评价观感质量?——可由参加验收的各方协商确定, 也可按以下原则确定:项目检查点中有1处或多于1处“差”可评价为“ 差 ” ,有 6 0 % 及以上的检查点 “ 好”可评价为“ 好” ,其余情况可评价为“ 一般” 也就是说,评价为差的检查点应进行返修。 * 技术(质量)负责人——指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一般要填2个人名,如果两个部门由同一个人负责,只填写1个就可以了。 * 我们先看一下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 第4个方面,对应第三行的第二部分——主要使用功能应进行抽查合格。 这是对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综合检验, 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 竣工验收时抽查使用功能,最后把关,体现了本标准“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