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_1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儿童意外伤害种类;(一)闭合性外伤
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分为挫伤和扭伤
(二)开放性外伤
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分为割伤和刺伤
;1、挫伤
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 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到医院观察诊断。
2、扭伤
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1、割伤
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
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
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
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2、刺伤
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
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
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
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
分为烧伤和水烫伤;
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
;根据烫伤的程度分为:
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
二度烫伤(水泡性)
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处理:
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
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
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
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好发部位:指、趾、鼻尖、耳廓、脸颊
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分度:
第一度:红斑性
第二度:水泡性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
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 ;处理:
迅速复温,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37~42℃左右。
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
第一、二度冻伤予保暖包扎。
第三度冻伤宜由医疗单位进行消毒、包扎、预防感染和创面处理。
冻伤发生后,治疗就较困难,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
;
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
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
毒液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2、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
如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处理:
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a、绑扎伤肢: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排除毒液。
b、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c、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d、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十十”,进行处理。
;分为疯狗(狂犬)咬伤和一般狗咬伤。
处理:
立即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进行必要的清创,然后用0.1%新洁而灭冲洗。
再用浓硝酸或浓碳酸、碘酒烧灼伤口。
若疑为疯狗咬伤,宜尽早到医院诊治,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发生。
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蜜蜂或黄蜂螫伤(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
若被成群蜂螫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