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3 我的一天《我自己会整理》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我的一天《我自己会整理》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我的一天《我自己会整理》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我的一天《我自己会整理》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整理的意义,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通过学习整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整理个人物品,保持环境整洁。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自理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物品整理对生活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承担起个人空间管理的责任。
3.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对整洁环境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整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整理个人物品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收纳和保持整洁。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整理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整理的抵触情绪,培养他们从“要我整理”到“我要整理”的转变。
②引导学生将整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
③在合作整理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④帮助学生认识到整理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对他人、对环境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教具(整理箱、收纳盒、分类标签等)。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整理技巧视频、学生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
4.教学手段:情景模拟、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学生整理前后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个人卫生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整理个人物品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收纳和保持整洁。
-介绍整理的步骤和技巧,如如何分类物品、如何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等。
-举例说明:
-通过展示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整理的效果。
-举例说明不同场景下的整理方法,如书桌、衣柜、书包等。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整理的经验和心得。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并分享整理过程中的感受。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动手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如书桌、书包等。
-引导学生思考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纠正整理过程中的错误。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整理能力。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整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并与家人分享整理的经验。
-鼓励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共同提高。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整理达人”评选活动,评选出整理最出色的学生。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8.教学评价(约5分钟)
-通过观察学生的整理过程和成果,评价学生的整理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整理能力。
知识点梳理
1.整理的意义:
-帮助学生了解整理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增强学生责任感,学会承担个人空间管理的责任。
2.整理的方法:
-分类:将物品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如书籍、文具、衣物等。
-收纳: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将物品有序存放。
-保持整洁:定期清理,确保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干净。
3.整理的步骤:
-规划整理空间:确定整理的范围和目标。
-分类物品:根据物品的类别进行分类。
-选择收纳工具: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
-放置物品:将物品按照分类和收纳工具的要求进行放置。
-定期清理:保持整理后的环境整洁,定期进行物品的整理和清理。
4.整理的技巧:
-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分类。
-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如抽屉分隔板、收纳盒等。
-利用空间,如垂直收纳、分层收纳等。
-定期检查物品,淘汰无用或过时的物品。
5.整理的注意事项:
-保持物品的清洁和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