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高中历史会考模拟一必修1.doc

发布:2017-06-17约4.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高中会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5.12.7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2、图1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A.大禹 B.周武王 C.秦王嬴政 D.明太祖 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 5、“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全帝国的再统一……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下列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A.枢密院 B.内阁 C.三司使 D.军机处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处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8、有一座城市,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30年代日军在此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这座城市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11、“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曹润1919年5月5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从上述标题判断,该报道记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卢沟桥事变 15、右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是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A. 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国民大革命发动 16、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17、井冈山之所以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之称,是因为在这里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B.取得了国民革命的胜利 C.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 D.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朱德同志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其中的“首”指 A.王明 B.周恩来 C.李德 D.毛泽东 19、有学者在1937年上海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学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确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让作者发出次感言的背景是 A.全国性抗战开始 B.武昌起义成功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 20、右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当时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1、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印度,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A.促成了两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C.为日内瓦会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提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