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争艺术分析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 浅析《三国演义》之战争艺术特色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汪慧倩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李昱
2012年 12月 21 日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之战争艺术特色 》
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汪慧倩
2012 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引言.....................................................4
智谋天下..................................................5
2.1 懿亮之争,斗智斗勇............................................5
2.2 赤壁之战,彰谋显略............................................6
计与争锋.................................................8
3.1外交斗争—无间道之反间计......................................8
3.2军事斗争—心理战之空城计.......................................9
战术风云.................................................10
4.1 后发制人—官渡之战,声东击西,以少胜多.....................10
4.2地利之战—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以弱胜强........................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2 论三国演义战争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它大小共计四十多场,场场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能让读者充分领略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深刻感受变幻莫测、星移斗转的战场风云,获得酣畅淋漓的精神愉悦。它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在这些战局中作者突出了智慧的力量,把握了战争的焦点,洞悉了战争的变化,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历史 战争 智慧 深刻
1. 引言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战争胜败的原因,除取决于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外,还取决于指挥者采取的战略战术。《三国演义》在进行战争描写时,除了对交战双方的实力进行交代外,还用大量笔墨来写双方主帅之间的斗智斗勇。《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写战争不着力写武力相斗,而更注重写智谋较量。在洋洋洒洒百万言,写用智几随处可见,从而使全书增光溢彩,“瑰伟动人”。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赤壁之战是小说精彩部分之一。魏、蜀、吴三方为了各自的
显示全部